提质增效 行稳致远(经济新亮点)
2015-05-16 10:10:29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孙靖 孙靖 |
分享到:
|
发展转入创新驱动轨道 提升劳动者素质、推进机器换人,去年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7% 亚洲国家的经济增长“主要来自于汗水而不是灵感,来自于更加努力而不是更聪明的劳动”,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鲁格曼曾经如此直率地评价。 但现在,拼资源拼环境不行了,拼低劳动力成本也行不通了!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减少,传统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同时,技术创新和劳动者素质的提升正成为中国新的人口红利。”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说。 机器替代人,成为不少企业降本增效的关键之举。 近日,记者走进沈阳机床车间,眼前一幕让人眼睛一亮。一块巨大的LED显示屏上显示着十几种不同颜色,每种颜色代表不同的三维数控机床各自的工作状态。 “这是沈阳机床围绕核心技术I5智能数控机床搭建的世界首套具有网络智能功能的数控系统。”沈阳机床集团董事长关锡友介绍,一般的数控机床编程、加工准备时间需要70分钟,“I5”智能机床只要5分钟。借助智能数控机床,身处千里之外的管理人员只要用手指在手机上轻轻一点,就可以向“I5”智能机床下达指令。 近年来,我国劳动生产率正在稳步提高。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全年全员劳动生产率为72313元/人,比上年提高7.0%。 前身为洛阳矿山机器厂的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是“一五”时期国家实施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突破,使中信重工跻身于全球领先的矿山和水泥装备研发制造企业之列。少量高端劳动创造绝大部分的价值和利润,这是制造业不变的规律,中信重工必须不断从价值链低端走向高端。”中信重工董事长任沁新说,得益于技术创新,公司去年在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实现了4亿多元的净利润。 生产效率的提升在于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的根基在于人才。2014年,我国全年研发经费支出13312亿元,同比增长12.4%,与GDP之比达2.09%。国家对教育的投入更是逐年加大。2012年起,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持续超过4%。劳动力素质的提升,为技术创新提供了不竭动力。 “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的提升,使中国正在摆脱对低劳动力成本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过度依赖,中国经济发展正进入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的新阶段。”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部长徐洪才说。 今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发布,再次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
相关阅读:
- [ 05-16]学者:参与“一带一路”是台湾经济翻转好机会
- [ 05-15]学者:参与“一带一路”是台湾经济翻转好机会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