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海军“科斯特罗马”号攻击核潜艇
核潜艇是令人生畏的武器,但它在航行中也可能遇到危险。1992年2月,俄海军突然在自家基地附近发现一艘刺探情报的美国核潜艇,号称“战斗民族”的俄罗斯人决定给美国人一次难忘的教训。
“圣石行动”持续实施
每艘潜艇都有特定音响特征,军事术语称其为“声纹”,相当于某艘潜艇的“指纹”。“声纹”数据往往需要抵近跟踪才能搜集到,据此建立的样本数据库极具战术价值。冷战时期,美国潜艇经常跑到苏联海军基地附近搜集情报,目的就是获取对方潜艇的“声纹”,美军给这类任务赋予的代号是“圣石行动”。
1991年苏联解体后,继承苏联衣钵的俄罗斯依然被美国认定为主要对手,“圣石行动”也依然持续进行。美军核潜艇经常偷偷在俄军港附近潜伏,伺机收集俄军舰艇的特征信息。不过,这种以“堵门”方式搜集情报的行动有很大风险,一旦被对方发现,极有可能遭到围堵。
1992年2月11日,俄北方舰队的核潜艇“科斯特罗马”号驶出北莫尔斯克军港,这是一艘945型攻击核潜艇,搭载有超音速巡航导弹、反潜导弹、尾流自导鱼雷等多种武器,其主要对手就是敌方的核潜艇。就在“科斯特罗马”号出港的同时,美军核潜艇“巴吞鲁日”号(SSN-689)恰好躲在附近水域“偷窥”。
发现“科斯特罗马”号出港,“巴吞鲁日”号立即以相同的航速实施尾随跟踪。美国人自认为这一切做得极其隐蔽,没想到“科斯特罗马”号是当时俄海军最先进的核潜艇,不仅自身噪音较低,且装备先进的声呐系统。很快,“科斯特罗马”号就发现了尾随者,立即摆舵转弯,以迎头对撞的战术动作冲向“尾巴”。吓了一跳的“巴吞鲁日”号没料到对手会有如此疯狂的举动,躲闪不及之下,双方撞个正着。
野蛮冲撞取得“战果”
这起撞击发生在离俄罗斯海岸19千米处。事后调查表明,“科斯特罗马”号先潜入“巴吞鲁日”号下方,随后快速上浮,它的指挥塔围壳与美潜艇艇艉撞在一起,“科斯特罗马”号的指挥塔围壳几乎全毁,不过它的撞击也收获了不错的“战利品”:“巴吞鲁日”号艇壳外敷设的消音瓦碎片嵌入“科斯特罗马”号艇内,随后被带回俄罗斯军港。
至于“巴吞鲁日”号,在撞击后紧急上浮抢险,表面上看似乎伤得不重,除了几处擦伤、凹陷外,只有耐压艇壳上有两处小裂缝。然而美国核潜艇的单壳体结构决定了它的外壳不能有一点伤口,否则会对整艘潜艇的储备浮力构成威胁,结果“巴吞鲁日”号艇壳上的两处“小裂缝”真的成为致命伤。“巴吞鲁日”号在撞击事件发生一年后就退役了,潜艇专家认为,原本浑然一体的艇壳上突然出现2处裂缝,美国海军很担心即便修好了也存在隐患,于是索性让这艘受伤潜艇退役。
与“巴吞鲁日”号“一撞即残”形成对比的是,撞击后的“科斯特罗马”号经修理后又出现在俄海军序列里,这要归功于它受伤的指挥塔围壳位置属于非耐压艇体,身子骨依然健壮。顺便提一下,“巴吞鲁日”号因撞击而退役后,“科斯特罗马”号的水兵们特意在艇体上喷涂一颗五角星,表示“巴吞鲁日”号是因他们的撞击而丧失战斗力的。(李学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