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德国《世界报》报道,为了摆脱债务危机,希腊政府近年来的开支“一减再减”,但国防开支似乎未受太大影响,这也成为一些国家不愿向希腊提供援助的借口。不过,更令人诧异的是,一些国家在向希腊提供财政援助时,居然要求希腊不得放弃那些价值不斐的军购合同。
法德扮演“两面人”
在国际债务人(特别是欧盟)的强烈要求下,希腊推出2011-2016年减赤计划,其中军费占GDP的比例要从3.5%降至1.9%,年均国防开支要减少5亿欧元。为此,从2011年起,希腊先后关闭了一些军事设施,撤消了5个师、1个团的部队编制,将基础训练中心由35个减至12个,甚至将空军的F-16独立联队降格为塞萨利空军基地部队,并取消了一半的训练。此外,希腊政府还推出军工私有化政策,希望通过出售军工企业股份筹措资金。
尽管希腊国防预算表面呈下降趋势,但如果细究,却能发现该国“大手笔”军购仍在持续。据英国《简氏防务评论》报道,作为欧盟的“经济发动机”,法国和德国一方面要求希腊对公共财政开支进行削减,另一方面却逼迫希腊出资数十亿欧元采购“并非急需”的军事装备。
欧洲绿党政治家丹尼尔·本迪透露,法德虽然支持希腊削减军费,却暗中要求希腊不得砍掉向法德购买军火的合同,甚至允许希腊动用部分欧盟财政援助来完成交易。例如,法国国营DCNS公司借助爱丽舍宫的力量,积极向希腊推销价值25亿欧元的“阿基坦”级护卫舰。德国也要求希腊继续采购德制武器。据报道,希腊去年向德国莱茵金属公司订购了1.2万发炮弹,花费的5200万欧元大半来自德国贷款。
值得一提的是,希腊31%的外购军品来自德国,并且是德军库存或退役武器的第二大买家,一定程度上是帮助德军现代化的“功臣”。
保持战备守护利益
据西班牙《阿贝赛报》介绍,作为北约南翼的“看门人”,希腊长期获得西方大国“优待”,引进先进武器没有什么限制,加之希腊与同为北约成员的土耳其围绕爱琴海分界、塞浦路斯分治等问题上长期对立,因此从来不吝在国防领域花钱。2005年至2010年,希腊对外军购金额高居欧洲国家之首。即便是2009年希腊主权信用评级被国际评估机构归入垃圾级,希腊的国防预算仍在一段时间内超过GDP的2.5%,是其他北约国家的1.5倍。
前希腊国防部长措哈佐普洛斯曾谈到,土耳其躲过欧债危机,国内经济发展蒸蒸日上,国内军工业也成长迅速。在此情况下,希腊不可能长时间维持较低的国防水平,况且法、德等大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更乐意继续向希腊“赊卖”军火。
需要指出的是,希腊大手笔军购有着深刻的地缘政治意图。2010年以来,希腊与以色列联合勘探东地中海,发现黎凡特盆地的天然气储量高达3.45万亿立方米。如此丰富的能源宝藏对希腊极富吸引力,但黎凡特盆地离土耳其更近,后者警告称,任何针对这片水域的“单方面行动”都将招致“悲剧性后果”,因此希腊必须保持战备,确保“到嘴的肉”不会飞走。另据俄罗斯《消息报》报道,希腊还积极与以色列发展军事合作,同意让以色列空军使用克里特岛基地进行训练,并协助以色列情报机关监视俄罗斯的行动,无形中获得了丰厚的战略回报。(萧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