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西藏受灾群众:党的恩情比雅鲁藏布江水还深

2015-05-02 18:04:20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责任编辑:张海燕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有一种感动,那是眼里始终闪烁的泪花;有一种感恩,那是嘴里无法说出的话语。

从启动抗震救灾到组织各方力量,从打通“孤岛”通道到第一时间救人,从运送救灾物资到转移安置群众……在区党委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打响了抗震救灾的无声战斗,不仅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人员伤亡,创造了8.1级地震、余震百余次死伤人数最少的记录,而且实现了灾区群众有住处、有饭吃、有衣穿、有水喝、有伤病能治。

“是党给了我们第二次生命,党的恩情比雅鲁藏布江水还深,我们一定听党话、跟党走!”樟木镇受灾村民嘎玛曲珍的一番话,道出了所有受灾群众的共同心声。

那是由衷的感激,更是真情的流露。

第一时间救助群众——

“没有党和政府,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再偏远的地方,救助受灾群众也不能耽搁、不能落下。

定日县。绒辖乡。因为积雪,道路经常被堵。

距离县城147公里的绒辖乡,是定日县此次地震中受灾最严重的地方。

绒辖乡全乡只有300户、900余名村民,虽然人口少、交通偏僻,但在灾难面前,定日县委、县政府依然不抛弃、不放弃——

25日下午15时许,定日县县长王珅率领由民政、公安、边防、医疗等部门组成的救援突击队从县城出发;

18时,进入达参村,由于余震不断、山体滑坡、巨石滚落,救援突击队顶风冒雪,徒步前行;

晚上21点半,救灾物资抵达乡政府,救突击队立即开展救援活动;

26日凌晨6时左右,全部群众得到妥善安置后,救援突击队又向卓布德村徒步前进,5个多小时的路程之后,又是3个多小时的爬山……

绒辖乡参木坚村村民班久说:“没有党和政府,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是党和政府救了我们,有党和政府在,我们一定能够克服困难、重建家园。”

4月30日上午,在拉孜县受灾群众临时安置点,记者见到了来自樟木镇雪布岗村的受灾村民嘎玛曲珍。

嘎玛曲珍告诉记者,地震发生后,她们村80多户村民的房屋全部倒塌。妹妹在地震中被石头砸中,不幸遇难,自己经营多年的商铺也受损严重。

“还好村委会的党员和干部把我们带到了安全的地方,当天晚上解放军就让我们住进了帐篷,还吃上了热饭。”嘎玛曲珍说,在樟木镇紧急避难的4天里,边检站的战士把被子、大衣拿出来给他们用,而他们自己只穿着单衣。

在樟木镇的时候,嘎玛曲珍每天都很害怕,担心再发生地震。29日,在镇政府安排下,嘎玛曲珍带着仅有3岁和8岁的孩子,成为第一批乘坐军车离开樟木镇的居民,并在凌晨时分抵达了拉孜县安置点。

“因为走得特别急,我们只带了几件衣服,本来还有点担心,没想到这里不仅有床和被子,而且还是新的。”在嘎玛曲珍的帐篷里,记者看到,三张折叠床上铺放着全新的被褥,地上放着洗漱工具、暖瓶等基本生活用品。

“这些都是昨天晚上我们到了以后,工作人员送过来的。”嘎玛曲珍说,在安置点,生活没有一点问题,早上还吃上了热腾腾的稀饭和鸡蛋。现在,她正等待丈夫到来,一家人很快就能团聚了。

“这全靠党和政府的关心,感谢党、感谢政府,对我们受灾群众这么关心、这么好,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嘎玛曲珍说着说着,眼泪就下来了。

帐篷顶上的五星红旗——

受灾群众自发升国旗挂领袖像

“五星红旗就是我们樟木人民的精神支柱,再强的地震,也震不倒她!”樟木镇居民、夏尔巴人拉巴卓玛说。

5月1日早晨,拉巴卓玛一家4口早早地将一面国旗挂在了“自家”的帐篷外。4月30日晚,她带着两个小孩从拉孜县安置点转移到日喀则市桑珠孜区安置点,与从拉萨赶过来的丈夫会合,一家人团聚在了一起。

“当时,我们就想自己亲手挂上一面国旗,以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拉巴卓玛说。

手上没有国旗,于是拉巴卓玛找到安置点工作人员要了一面;没有旗杆,她就用支撑帐篷的铁杆代替。

“这几天,我们没法用恰当的言语来表达。”拉巴卓玛说。由于地震时,丈夫远在厦门,独自带着两个小孩的她,在这几天里非常艰辛。

“在樟木,只要发生余震,解放军就会站在帐篷外面,将我们围在中间,即使是下着大雨,也一样。”回忆起那一幕幕,拉巴卓玛的双眼红了,几度哽咽,不时擦拭着眼眶。

“到了拉孜县以及日喀则市,有人负责接待安排住宿,有人负责给我们送吃的,深夜他们也仍然忙碌着。”拉巴卓玛说。

“地震中我们遭受的苦痛,与他们的付出相比其实算不上什么,真的!”拉巴卓玛眼含泪水说,“只要有五星红旗在,不管在什么地方我们都能安心!”

樟木镇樟木居委会党支部书记边巴说,虽然部队官兵在安置点挂上了很多五星红旗,但很多群众入住后,向我们纷纷表示,他们要在帐篷外自己升国旗、挂领袖像。

“樟木人对升国旗、挂领袖像有着特殊的情怀,尤其是在这次受灾后。”桑吉嘎玛说,“天安门国旗护卫队还给我们赠送过国旗,我们每个人都是旗手。”

受灾群众桑吉嘎玛,也是这样一位群众“旗手”。

在桑吉嘎玛的家乡,大家都认识“国旗老阿妈”次仁曲珍,很多人也与老阿妈有着相似的经历,桑吉嘎玛的母亲、82岁罗布卓玛,就是这样一位老人,说起旧社会的悲惨经历,至今仍然禁不住抹泪——

在旧西藏,她与当地所有农奴一样过着地狱般的生活,官吏残暴蛮横,苛捐杂税压得人喘不过气;日夜劳作,食不果腹,农奴牛马不如。只有当人民解放军把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插到村口,大家的美好愿望才得以实现,罗布卓玛和全体村民才第一次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财产,真正过上了幸福生活……

为了满足大家的愿望,现场工作人员立即想方设法,从各处紧急调运国旗和领袖像。

当国旗、领袖像抵达安置点后,受灾群众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走出帐篷。罗布卓玛老人坐在轮椅上,轻抚着鲜艳的五星红旗说:“如果在旧西藏,遇到这样的天灾,我们农奴的生活将会是不可想象的,感谢党、感谢政府!”

当渴望已久的受灾群众将一幅幅领袖像挂起,将一面面五星红旗亲手升起时,拉巴卓玛、桑吉嘎玛、罗布卓玛的眼睛湿润了……

而在吉隆镇灾区,最吸引人眼球的,就是帐篷顶上那一面面鲜艳的五星红旗。

“这是我们灾区群众对党和政府深深的感激之情。”吉隆镇吉隆村党支部书记旦增动情地说。

旦增指着安置点对记者说,一两天时间里,这里就搭起了一顶顶帐篷,让大家有居住的地方,党和政府还送来糌粑、大米、棉被、棉衣等各种救灾物资,受灾群众的生活有了着落,所以大家用这种方式,表达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

走进吉隆镇安置点内,记者看到,群众有的在打酥油茶,有的在洗头,有的在喂孩子……一幅恬静安祥的生活场景。

走进贵桑曲塔住的帐篷,他们一家5口人正在吃早饭。看到记者来了,他们热情地请记者坐在床上。记者一看,帐篷里虽然简陋,但收拾得干干净净。

今年63岁的贵桑曲塔告诉记者,帐篷里的床是从家里抢出来的,其它的棉被、大米、面粉都是政府送来的。

“这要是在旧社会,想都不敢想,党和政府给予我们的,比父母还多。”贵桑曲塔说。

“4.25”抗震救灾吉隆方向指挥部指挥长、日喀则市委副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虎山告诉记者,地震发生后,吉隆共设置36个安置点,集中转移安置受灾群众,在每个安置点指定专人负责一日三餐,定时定点集中供餐;按照“一户一帐篷”的原则,向每户受灾群众发放救灾帐篷、被褥、衣物等生活用品,确保每个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水喝、有帐篷住。目前,仅吉隆镇安置点安置人员就超过1200人,帐篷240顶。为方便安置点群众生活,水利、电力等部门加班加点,于28日晚让安置区通电、通水。

一件件、一桩桩,群众对党的感激无法用言语表达——

吉隆县萨勒乡卡帮村村民白桑,第一时间在帐篷里挂上了四代领导人领袖像,她说,地震来时,只有共产党能带领我们战胜这样的大灾大难,我要用这种方式,来表达我的感激之情;

萨勒乡乃村92岁的老奶奶普布卓玛搬入帐篷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家里人挂上国旗。她说,能够生活在社会主义新中国,我这一辈子没有白过,这么大的灾难,我们还能有吃的、住的,真是托了共产党的福;

乃村晋美家在地震中有一人遇难,在第一时间,人保日喀则分公司就给他们家送去了8万元的人身意外保险资金。拿着钱,晋美一家泪流满面,不停地说:“感谢共产党,感谢党中央!”……

安全返乡返校——

“我们要用实际行动报答党的恩情!”

踏上返乡路,忘不了的是西藏党委政府和各族人民的深情。

5月1日,记者从吉隆镇安置点现场看到,中国水电7局254名工作人员正准备踏上返乡路。

由于尼泊尔地震,我国援建的尼泊尔那苏瓦卡里水电站受到影响,中国水电7局254名员工被困。我方从4月27日起,派出3架直升机,经3天努力,出动33架次直升机,跨境救援,把所有被困人员营救到吉隆镇,其中5名伤员当天被车辆转送到日喀则市。

记者看到,今天一早,249名工作人员乘座15辆大巴、7辆越野车从吉隆返回日喀则市,明天从日喀则包机离藏返乡。在现场,离别的愁绪深深打动着所有人的心。

“今天就要踏上返乡路了,心情是无比激动,在这里,感谢党和政府,感谢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你们让我们明白了什么叫做祖国大家庭的温暖,什么叫做党和政府的关怀!”水电7局员工周树良说。

记者在现场还看到,水电7局工作人员打出大大的横幅“感谢党中央、解放军和武警官兵,你们是驻外中资企业员工心中的不朽长城,是一带一路规划的坚强后盾。”

企业负责人在致谢时更是动情地说:“党中央和西藏党委政府的关怀、关心,让我们员工度过了最伤疼、最艰难的时刻,让我们深深感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车辆已在缓行,现场是一片感激之声。曾经接受过记者采访的黄归秋说,在吉隆镇,他们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感受到了藏族同胞的热情,感谢吉隆人民,感谢部队官兵,以后有时间,一定会回来再看看这片可爱的土地……

安全返校,心中感激的是党委、政府的关怀。

“在这里,我们学习很安心,这都是党和政府的功劳,我也有信心备战中考。”正在上课的初三学生丹增告诉记者。

自4月30日凌晨4点,丹增与其他190余名同学进入日喀则市职业技术学校开始,聂拉木中学的初三学生们已逐渐适应了这里的新环境。

5月1日早晨,当记者来到职业技术学校时,学生们正在操场上看书、背单词。此情此景,没人会相信他们刚刚经历过一场“灾难”。

记者见到了曾经采访过的扎西顿珠同学,在地震中,他为救同学而受伤。当问及他的伤情时,扎西顿珠有些腼腆地说:“武警叔叔已经为我换药了,同学们也对我很照顾。因为我不能吃辣的,所以他们就给我送牛奶,我在这里很好。其实我没做什么,但有这么多人关心我,让我很感动!”

日喀则市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旦加告诉记者说:“虽然他们在异乡,但为了他们在这里能更好地学习,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我们在第一时间腾出34间教室、5间宿舍。同时,我们还鼓励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积极和他们交流,更好地调节他们的情绪,提高他们的学习成效。”

12点半,记者跟随扎西顿珠来到学校食堂。餐桌上,学生们津津有味地吃着饭,讨论自己的家人、报考的学校。扎西顿珠对记者说:“这里的饭很好,三个菜,很不错,很喜欢这里。”

“我一定要考好,用自己的成绩报答关心我们的人,将来在工作岗位上用实际行动建设祖国,报答党的恩情!”扎西顿珠说。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