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部级领导用车数量首公开 "三公"经费继续"瘦身"

2015-04-26 07:45:12 杨 亮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孙劲贞 孙劲贞  
分享到:

4月17日,2015年中央预算公开,随后各中央单位相继公开本部门预算。截至4月21日,有94个中央部门相继在其网站上“晒”出自家“账本”。作为新预算法实施后的中央部门预算公开“首秀”,诸多亮点引人关注,越来越透明的预算“账本”,让老百姓也能看得清、读得懂。

更规范:部级领导用车、工资福利支出首次公开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轮中央部门预算公开中,以文字形式详细介绍了各个单位的车辆总数,并首次公开了部级领导用车数量。在80家详细陈述该单位车辆情况的单位中,约有1277辆为部委领导用车。“车改之后,只有部级以上领导还有公务用车,因此,这一轮的预算公开晒出了部级领导用车情况。”长期研究预算问题的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认为,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部委的下属单位多,领导用车多也属正常,这不代表中央部门部级用车就多。

2014年7月,中办、国办发文,启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取消党政机关一般公务用车。作为对公车改革的回应和落实,2015年,中央本级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预算比上年初预算大幅减少6.68亿元。不少中央部门削减了费用预算,如财政部今年未安排公务用车购置费预算,并将公务用车运行费减少了300多万元。

今年,按照新预算法要求,中央部门首次公布了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表,工资福利经费、会议费、培训费等备受民众关注的数据悉数亮相。其中,首次“晒”出工资福利支出,为3712.1亿元。工资福利支出细化到了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绩效工资等项。

“今年中央部门预算公开的情况,体现了在依法推进预算改革的基础上推进预算公开。程序更加规范,时间也提前于新预算法最长时限要求,更好地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白景明说。

更明白:首次按经济分类编列预算

“看不懂”——虽然中央部门预算公开已经好几年了,但老百姓仍有这样那样的疑问,而预算公开的方向之一,正是让老百姓“看得懂”。

这次各部委“晒”出的,正是根据新预算法要求编写的第一本大账。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中央部门预算在上年已全部公开到支出功能分类最底级的项级科目的基础上,今年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进一步公开到经济分类最底级的款级科目。

“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这两个专业术语,对预算公开‘看得懂’至关重要。”中国社科院财政税收研究室主任张斌举例说,按功能分类,“教育”对应为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等,显示“钱干了什么”;若按经济分类,则要分别列出多少钱用于教师工资、房屋建设、教学设备、修缮等,显示“钱去哪儿了”。按照新预算法要求,今年首次按照经济分类的维度,公开了中央本级基本支出预算内容。报告显示,2015年,中央本级基本支出预算总额为9375.71亿元,其中分为三类,即工资福利支出为3712.1亿元、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2196.59亿元、商品和服务支出3467.02亿元。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曾康华表示,原来像工资福利等支出,是放在行政管理费用中的,公众难以从“粗线条”的预算报告中看出。此次按照经济分类列示,令公众对实际支出的去向用途更加清晰,也是预算公开中的一种新尝试。

白景明表示,经济分类公开后,将有更多的行政成本走在阳光下,范围远大于今天人们所关注的“三公”经费。

更透明:“三公”经费只减不增、继续“瘦身”

“三公”经费的公开,一直是普通百姓的关注焦点。那么,2015年的“三公”经费减了吗?

根据财政部最新公布的《中央本级2014年“三公”经费预算执行和2015年预算安排情况》显示,中央本级2015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63.16亿元,比2014年年初预算减少8.35亿元,下降11.7%。

从中央各部门2015年预算可以看出,“三公”经费公开力度进一步加大。除法定涉密信息外,所有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公开,并将“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费”细化公开为“公务用车购置费”和“公务用车运行费”。记者注意到,按照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要求,很多部门未安排2015年公务用车购置费预算,公务用车运行费降幅较大。以国家税务总局为例,2015年“三公”经费预算数比2014年减少28714.78万元,降低16.19%。其中,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减少27402.04万元,降低20.09%。

财政部表示,按照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和国务院“约法三章”的要求,财政部将继续完善“三公”经费预算编制,加强预算执行管理,严格控制“三公”经费预算规模,确保中央本级年度“三公”经费预算总规模比上年只减不增。

北京大学财经法研究中心主任刘剑文说:“增加‘三公’经费的透明度,有利于加强对政府‘三公’消费的监督。当然,强调‘三公’经费公开,并不是说不要‘三公’经费,而是要以合法合理为前提,保障政府履行职能所必需的经费。”(本报记者 杨 亮)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