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经典·出访巴基斯坦特刊]习近平:国虽大好战必亡
2015-04-22 13:45:22 来源:光明网 责任编辑:唐丽萍 唐丽萍 |
分享到:
|
(二)以和为贵 以和为贵 纪清远(书) “以和为贵”一词,出自《论语》,原文说的是“礼之用,和为贵”,礼仪的使用,归根到底是为了以礼求和、通过礼数秩序来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常说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其实礼仪规范只是外在形式,真正的内在追求是以达成和谐为目的,“以和为贵”才是精神内核。 “和”的精神,融会在中国人的生命里,体现为三个层面的修习: 首先是自我的和谐,也就是身心和谐。“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儒家教导人们从自我的情绪入手调和自身,让喜怒哀乐之情表达得合理适度。自我修养,养性和情,修养为一个中正平和的人; 其次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也就是社会和谐。对于同道中人,要和睦相处;对于存异之人,要和而不同;对于家庭整顿,要家和万事兴;对于社会秩序,要礼乐和谐;对于国家治理,要和合偕习;对于国际相处,要和衷共济。 第三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也就是中国哲学 思想追求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详见“学习经典”系列天人合一篇),要求人类社会与自然世界之间的协调统一。 (三)国虽大,好战必亡 国虽大好战必亡 纪清远(书) 中国文化,是中和的文化、是涵容的文化,实在不是称霸型的文化、进攻型的文化。“中”,表达 着一种不扩张不过分的原则;“和” ,体现着一种不好战不争霸的观念。因为从来都是以大国形象担当世界责任的中华文明深深懂得:“国虽大,好战必亡。” 此语出自古代兵书《司马法》,它提醒着很有可能会洋洋得意的大国民众:即使国家再强大,如果喜欢争战逐利也必然走向灭亡。 这依然是一种对适中原则、对和平理念的守护。当国大业大、兵强马壮的时候,非我莫属、称王称霸的心理优势不免同步膨胀,进而,就会很自然地顺应起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对外扩张、威胁他国,成为顺势而为的思维惯性。——而此时,属于文明的力道,才真正凸显出来。 顺从欲望本能而为,放任自流,那是动物天性的暴力遗存; 依照价值观念而为,约束自我,才是人类文明的进步力量。 中华文明能成为世界唯一留存至今的古文明,就印证着这种文明的成熟和沉稳,成熟于能够自我约束 、沉稳于懂得和平坚守。 有能力“国大好战”,却更有能力对自己说“国虽大,好战必亡”,这才是使文明源远流长的巨大能量场; 有本事向邻国扩张、却更有本事让邻国安和,有本事把他国奴役、却更有本事使他国信服,这才是让一种健康文化的本职,更是一种中正文明的本领。 这就不奇怪,为什么明明该是处心积虑于战场筹谋的兵书,却提出了反战的主张。中国兵家,正是怀有这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慎用兵戈的意识,才真正具备了“上兵伐谋”的军事智慧,才真正尊重着保家卫国的沙场勇士,才真正礼敬着世界各国的社会文明,才是作用其中地构成了中国文化“以和为贵”的精神风貌和中华文明守中致和的顽强生命力。 子曰“吾道一以贯之”,和,是浸润在中华文明历史洪流中,承前启后而一脉传承、古今相袭而一以贯之,在过去坚持、在今天坚定、在未来持续坚守的一种精神力量。 |
相关阅读:
- [ 04-22]习近平会见巴基斯坦总统侯赛因
- [ 04-22]习近平抵达雅加达出席亚非领导人会议
- [ 04-22]国内|习近平抵雅加达 出席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 巴演讲用典背后深意
- [ 04-22]习近平在巴基斯坦议会的演讲(全文)
- [ 04-22]习近平在巴基斯坦议会的演讲(全文)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