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自贸区摩拳擦掌抢开局 四方案有干货有特色
2015-04-21 07:47:43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陈玮 李艳 |
分享到:
|
在国务院20日公布四大自贸区方案的第一时间,各地已摩拳擦掌,引弓待发。新华社记者第一时间连线上海、广东、天津和福建四大自贸区的企业和相关负责人,解读自贸区扩容升级后的新进展、新亮点、新动向。 用脚步来投票:各地摩拳擦掌抢开局 蜂拥而来的投资者,用自己的脚步为自贸区改革投了一票。 20日上午,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核心部门、南沙区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里,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人员在工商登记“一口受理”窗口前排起了长龙,其中“超过80%是冲着自贸区来的”。 在福建自贸区厦门片区新设立的自贸区综合窗口,厦门图威通力电气科技有限公司的财务负责人刘启雅拿到了新的“一照一号”、“三证合一”的营业执照。 “只花了3天时间,这个效率有点超出想象,真正感受到了自贸区的速度。”刘启雅说,以往要跑齐工商、税务、质监等好几个部门,要出具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证、工商营业许可证,至少需要20天。 “自贸区落地对投资的促进作用已经显现,仅最近两周就有16家银行来此设立支行。自贸区挂牌后这一势头还将更猛。”天津自贸区中心商务片区投资集团总经理杨世泰说。 该片区综合服务大厅现已对外试运营,企业设立审批窗口全部开放,工商、税务、公安、消防、交管等早在一个多月前就已进驻,可以承接自贸区241项行政许可服务事项。 而先行者上海,自贸区扩容的热情已经奔涌在各个角落。上海自贸区管委会与浦东新区合署办公,陆家嘴、张江、金桥和世博等新纳入的板块也纷纷在原管委会基础上重新调整功能。 新挂牌的上海自贸区行政服务中心,设置了自贸区业务服务专岛和政策咨询专窗,在更开放的环境下受理市民咨询,工商登记、税务咨询、内外资企业登记、投资备案等相关问题都在同一柜台无缝对接完成。 以王牌对王牌:四大方案有干货有特色 “看了四大自贸区的改革方案,第一感觉是很实在。既复制推广了上海自贸区的制度创新经验,又根据各自定位体现了区域特色,尤其是在对接其他国家战略方面。”复旦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秘书长尹晨说。 按照已经公布的实施方案,广东自贸区的战略定位是“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和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先行地”。这三重定位,构成了此轮自贸区扩容升级进程中的“广东特色”所在。 具体到市场领域,广东自贸区的发展重点将是贸易、航运和金融三大块。有关人士透露:针对金融产业的门槛将在自贸区范围内大幅降低,这已经吸引了境外特别是港澳金融机构的高度关注,比如港交所已经多次表达了合作的强烈愿望,具体项目正在对接、研究之中。 天津自贸区的定位是要努力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全国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制度创新试验田、面向世界的高水平自由贸易园区。 天津自贸区中心商务片区立足于家堡、响螺湾两大载体,承载北京的金融业转移。该区管委会主任郑伟铭说,为激活商务区的交通,作为京津城际延长线新终点的于家堡高铁站已经建成,今年8月将正式对外运营。届时,从北京南站到天津自贸区腹地只需要45分钟。通过于家堡站的全地下交通结构,可步行直达区域的写字楼中。 福建自贸区将建设成为制度创新的试验田,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的示范区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 “福建自贸区的特色是对台。借助自贸区的改革契机,闽台之间可以形成一个环海峡经济合作区,进行全方位的产业对接。”台湾全球运筹协会秘书长王亮说。 他举例说,台湾可以进口原料,加工半成品,再运到福建平潭加工为成品,进入大陆市场和出口国际市场。未来,闽台之间还可以形成一个虚拟的大保税区,实行一关三检的便捷做法,在台湾检验,在大陆取样。 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联动,建设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是上海自贸区的重要特色。上海市委常委、上海自贸区管委会主任、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沈晓明表示,自贸区金改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上海自贸区已建立自由贸易账户,为金改铺好基础设施。第二步是资本项目可兑换,已经形成工作方案,正在报批的过程当中。 上海市金融服务办主任郑杨介绍说,扩区后的自贸区企业约为5.8万家,较原来增加了3.8万家,企业量大了、客户量大了,金融创新、压力测试的腾挪空间与余地也大。他说,“上海自贸区金改的‘新51条’正在审批中,最快争取下月出台。” 能进更要能干:企业期盼自贸区更重“用户体验” “试验田也应该是高产田”——企业进入自贸区的直接诉求很简单,就是赚钱。 台湾元富证券目前在天津自贸区设立了两家公司,成为台湾第一家在大陆设立创投公司的券商。元富证券董事长陈俊宏表示,之所以选择天津自贸区,是因为这里证券市场相对未饱和且有北京腹地。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说,上海自贸区重在“试验”,已经有很多成功经验。自贸区扩容升级后,在继续当好改革“试验田”的同时,也要发展成外向型经济的“高产田”。“如果说试验田还带有不确定性,优质良田对企业更实际,更具有定心丸的作用。” “让企业能进更要能干”——降低企业的市场准入门槛,是自贸区的重要改革方向。然而,企业进来了,能不能尽快开展业务,是对政府管理的另一个考验。 “允许进来,不等于说马上具备从事业务所需要的资质,这里涉及到国内一个特殊的审批制度,很多具体的问题,有待于相关部委把实施细则拿出来。”上海自贸区研究协调中心秘书长徐明棋说。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李善民等专家认为,未来改革细则的落地速度预计进一步加快。这一是因为国务院已经建立了自贸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二来自贸区扩区后,一家变四家,与中央部委在政策沟通时更加有力。 “发红包更要派红利”——“我们很高兴看到自贸区扩区的消息,但我们更期盼政策的针对性,让企业感受到实实在在的红利。”一家在自贸区注册了新公司的上海国有企业财务负责人说。 尹晨指出,企业对红利的期盼,要求自贸区在政策设计时更注重企业的“用户体验”。“上海自贸区扩区后,陆家嘴连续搞了10多场企业座谈会,这应该成为未来的常态。”他说。新华网北京4月20日电(记者何欣荣姚玉洁 王攀 毛振华 李慧颖) |
相关阅读:
- [ 04-20]四大自贸区整体方案出炉 将共享同一张负面清单
- [ 04-20]四大自贸区将分工协作并统一适用同一份负面清单
- [ 04-14]消息称上海正研究四大自贸区联动 将有所动作
- [ 03-30]图解:四大自贸区将怎样改变你的生活?
- [ 03-24]揭秘四大自贸区新看点:福建雷厉风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