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为官不可“花样作死”
2015-04-16 07:03:38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陈玮 陈晖 |
分享到:
|
十八大以来,中央反腐的决心举世皆知。打老虎、拍苍蝇、猎狐狸,上至国级老虎,下至边角小吏,近到眼前,远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贪腐者无处可遁。 随着时间推移,司法程序逐渐推进,许多事实的真相也得以呈现在我们面前。 我们惊诧地发现,一些落马官员是“双面人”,台下让人瞠目结舌的贪腐数额,映衬的是台上反腐誓言的无力;我们还发现,一些官员的受贿不只跟钱有关,从金银珠宝,到字画古董,甚至到一些叫不上名字的石头,都价值连城;我们还发现,一些官员的倒下,牵涉的是从兄弟姐妹、妻子儿女,到身边几乎所有的人,家族式腐败、塌方式腐败的波及面之大,让人始料未及。 改造一句名言,不贪污的官员都是相似的,贪污的官员则各有各的贪法。这千姿百态的贪腐形态,用一句网络流行语形容,就是“花样作死”—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把政治前途和个人命运搞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花样作死”的原因,简单来说,无非有两个。 一是外因,客观条件所致。不敢直接贪污,于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家里人、身边人收钱,事发时一脸惶恐地装作不知情;或者有意无意释放“信号”,喜欢石头、字画、摄影,无论什么,只要手中有点权,总会有人买单;或者做出无比清廉的姿态,平时粗茶淡饭,直到落马大家才发现原来此人也贪。 二是内因,主观侥幸心理作祟。腐败就是腐败,“花样”再多也不能改变其本质。当权力与金钱相结合,有着无数的变种,但带来的都是权力的滥用与相关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幸福一个人,坑的是国计民生。 客观原因所导致的“花样”迭出,说明在每个官员心中,哪怕是严重贪腐的官员,其实都客观存在着一条红线;主观的侥幸作为,则体现了贪腐者的傲慢,认为只要够聪明,红线是可以不时跨越的。 然而高压之下,一个制度笼子越来越紧的时代正在来临。跨越红线,越来越容易“触电”。需要提醒那些有“花样”官员的是,在一个连中秋节月饼、春节贺卡和席间饮酒都有着严格禁令的政治生态中,这些“花样”注定是没有未来的“作死”。刘少华 |
相关阅读:
- [ 04-13]人民日报:改革推动股市上行 成交量过万亿成常态
- [ 04-08]人民日报刊文评美国军机迫降台南空军基地
- [ 04-07]人民日报评论员:深化综合改革更好服务“三农”
- [ 04-06]人民日报客户端:百虎迟迟未现身,纪委在忙啥
- [ 03-31]人民日报:重启沿海核电建设是现实选择
- [ 03-30]人民日报评论员:传承弘扬丝路精神 共筑梦想同谱华章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