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共赢”是草原丝绸之路的精神内核
2015-04-15 17:28:33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孙靖 孙靖 |
分享到:
|
草原丝路的遗产 记者:作为连接东西方经济贸易与文化的大动脉,草原丝绸之路留下了哪些遗产价值? 刘迎胜:我认为,草原丝绸之路留下的遗产分为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物质层面,它是欧亚大陆地区商品贸易和生产技术的交流之路。古代,欧亚地区对中国盛产的丝绸、瓷器、茶叶有巨大的需求,中国人则喜爱西域的毛织品、宝石、香料等。产品的交换带来了生产技术的相互促进。此外,造纸等重要技术也传到西方。例如,751年,唐军和阿拉伯帝国的军队在中亚草原城镇怛罗斯附近发生激烈战斗,唐军1万多人被俘,其中包括造纸工匠,从此,中亚、中东、西亚和欧洲进入纸张时代。在纸张时代之前,欧洲与西亚的知识载体主要是羊皮,因为来源稀少、价格昂贵而流通不广。造纸术的西传使人类保存前代知识的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是欧洲后来进入文艺复兴时代的助推剂。 其次,它是欧亚大陆地区精神世界的交流之路。如公元前3世纪,印度阿育王推行佛教,佛教徒遍及印度各地,迅速传向邻国,公元1世纪,中原地区已经有佛教流行。在西方宗教文化向东方传播的同时,诞生于中国本土的道教也随着人员流动而在西域地区传播。汉唐时期的西域考古发现有很多道教遗迹,如书法、绘画、织物及墓葬艺术等,迟至蒙元时期,长春真人丘处机在赴中亚拜见成吉思汗时,还见到了信奉道教的民众。产生于中近东的基督教聂思脱里派,又称景教,曾经中亚传入唐帝国。唐灭亡后,虽然一度在中原绝迹,但却在中亚与蒙古草原广为流传,到元代又再一次入华。14世纪时,教皇还应大都(今北京)基督教徒所请,派来使臣马黎诺里。 记者:草原丝绸之路的建设对发展友好合作的中蒙关系有何意义? 刘迎胜:草原丝绸之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就终结了,但其给当代留下了“合作共赢”的理念。新时期,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无疑为建设草原丝绸之路、发展中蒙友好合作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一带一路”是一个让中国和包括蒙古在内的相关国家实现互利共赢的战略。“一带一路”规划的实施,将进一步夯实新时代中蒙关系的基础。 |
相关阅读:
- [ 04-14]庄毓聪应邀参加“丝绸之路•中国花鸟画提名展”
- [ 04-13]CCTV《新丝路》聚焦“丝绸之路法治文化公益行”
- [ 04-11]亚洲十余国学者共研“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 [ 04-11]互联网+农村 青年电商开辟网上绿色“丝绸之路”
- [ 04-11]甘棠港之盛承前启后 福州对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贡献巨大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