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特殊教育培训机构虐待致死事件频出 谁来监管?

2015-04-11 20:25:53 李国 来源:工人日报  责任编辑:黄丽红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邹佳航走了,他永远不能再读高一,永远离别了疼他、爱他的父母。

邹佳航的父母都已年过半百,不能再育。中年丧子,失独的凄凉,苦痛,将伴随他们的晚年,余生。

采访中,邹佳航母亲哭着说,将来,谁来为我们养老?我们能靠谁?

《关注“问题”少年教育·上篇》刊发后,包括新华网、新浪网、腾讯、网易在内的数十家网站转载,众多评论都在质问,特训教育的监管在哪里?

特训暴力命案不断

近年来,类似邹佳航这样的悲剧,无论是在重庆还是全国,都时不时地上演——

5年前,广西南宁市15岁少年邓森山沉迷网络,父母急切希望他能戒除网瘾,将他送到了南宁起航训练营。然而,入校不到8个小时,父母就得到了儿子的死讯。起因只是孩子没有完成教官指令,便被毒打致死。

有关部门依法对“南宁起航拯救训练营”进行了取缔,该培训机构的13名嫌疑人被刑事拘留,最终,4名被告人均构成了故意伤害罪,分别被判处2年~10年有期徒刑。邓家获得100万元赔偿金。

2014年5月19日,河南郑州博强新观念培训学校内,19岁的女孩玲玲和14岁女孩欣欣因为白天训练不过关,被老师单独叫出来“加训”,导致玲玲死亡,欣欣严重受伤。随后,博强学校被撤销办学资质,停止办学。目前,涉案人员已被检方以涉嫌故意伤害罪起诉到法院。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仅见诸报端的此类事件就已超过20起,逾9成涉事学校存在暴力殴打肆意体罚学生的行为,包括最近死亡的邹佳航在内,共造成了10余名学生死亡。其中,年龄最大的19岁,年龄最小的12岁。

据了解,全国有1000多家大大小小的特训机构打着戒除网瘾、纠正不良行为习惯的旗号,对青少年进行简单粗暴的“教育”,“有的机构用药物,有的是惩戒,还有人甚至用电击,为的就是让孩子恐惧,违心地服从”。

在全国知名的青少年教育专家陶宏开看来,这些“暴力训练营”的目的不是教育孩子,而是牟取暴利,是一种“暴力+暴利”的经营模式。按照他的计算,全国这些特训机构“每个月至少要赚取纯利润一亿元以上”,而他们的成本很低,“很多机构没有设备,人员素质低下,疏通有关部门办个证件,就可以开一个特训营”。

监管混乱维权艰难

特训教育的混乱,首先体现在管理上的混乱。

连日来,记者在邹佳航死亡一案的采访中发现,肇事的重庆渝中合创培训学校欧瑞综合教学部就甚为蹊跷。审批部门系渝中区教委,办学地点却设在九龙坡区,根据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九龙区教委认为无权监管,渝中区教委无法监管。从其名称就可看出,这是钻法律的空子打擦边球,作为普通教育、培训学校的传统“主管”——教育和劳动部门均无法对这类特训学校进行监管。

“接纳尊重迷途孩子,关爱培育蒙尘心灵;成长之路一同携手,共建和谐美满家庭”。这是张贴在“欧瑞”培训基地教室里的办学宗旨。一名原负责该校招生的彭老师说,学校主要针对“迷途青少年”进行“心理辅导——行为矫正——文化补习——继续教育”四位一体的全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引领孩子及其家庭步入健康、快乐、智慧、和谐之路。说得很好听,可学校是这样做的吗?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重庆有一定规模的民办培训学校有近2000家,随着培训行业的迅速发展,各种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在这种背景下,近来全国各地出现多起培训机构倒闭或老板卷款潜逃,甚至致人死亡的事件,在学员利益受到巨大伤害的同时,中国的民办教育培训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众所周知,社会培训机构确实给学员带来实用价值,然而一旦供需失去平衡,资金链就暴露出问题,导致最后以“倒闭”、“蒸发”收场,或者因发生学员死亡事件被相关部门强行关闭。以“欧瑞”培训为例,邹佳航事件后,该校被解散。另外96名学生将近300万元的培训费无处退还,谁来为这些学员的巨额学费买单?

教育培训市场乱象,彰显了学员权益保障黑洞。我国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管理涉及教育、民政、工商、劳动保障等多个部门,也决定了会产生“多个婆婆”而造成的监管盲区,使得其一直游走在灰色地带,给学员利益留下了巨大隐患。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针对社会上的非法办班办学现象,教育部门缺乏强有力的处罚权。如学生托管服务机构,因为服务对象主要为学生,兼有教育性与社会服务性的双重性质,那么,它到底是教育还是工商领域的主管范围?其次,由于审批主体不明确和管理不到位,造成了大量无证托管机构、教育培训机构的存在,这些机构设施简陋,管理松懈,管理水平低,师资力量薄弱,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针对这些问题,重庆志同律师事务所李建律师认为,一方面,作为政府部门,应该加强监管,不断完善法律法规,通过地方立法予以规范;另一方面,针对当前社会上形形色色的短期“吃苦夏令营”、“体能训练营”,作为家长应谨慎选择,不仅要看举办机构的合法资质,还要看其有没有接受医学风险评估,应根据孩子的自身情况,谨慎选择训练项目;同时,教育行业团体也应该发挥作用,通过自律管理,使社会培训业走上健康发展之路。(记者李国 通讯员 罗小光)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