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微家书、网络祭渐成清明新风尚 代客祭扫引热议

2015-04-05 07:22:58 李攀 来源:今日早报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清明小长假首日,35.78万人涌入杭城各大陵园。今天将迎来扫墓最高峰

虽然墓前“青烟”一时还难以散去,但鲜花祭、微家书、网上祭奠已成新风尚

清明祭扫:从“黑白灰”渐变“彩色调”

□本报记者 李攀

春风化雨寄哀思,又到一年清明时。

昨天是清明小长假第一天,杭州各大公墓陵园迎来扫墓人潮,主城区7家经营性公墓祭扫人数达35.78万人次,其中安贤园最多,为8.58万人次,其次为南山公墓8万人次,半山公墓7.5万人次位居第三。今天是“正清明”,将迎来扫墓人流量最高峰。

墓前祭扫、缅怀先人是清明的传统,然而表达哀思的方式有很多。

以往最常见的方式无非是放鞭炮、焚烧祭品。但近年来,随着文明祭扫、绿色祭奠的理念被不断提及,“无声无烟”地寄托哀思逐渐为更多人所接受。

那么,今年杭州清明节的主色调有什么新变化?昨天,本报记者走进杭城各大陵园,一探究竟。

墓前“青烟”一时难以散去

昨天,杭州南山陵园迎来一波祭扫小高峰。

去年冬至,南山陵园曾提出一个计划:力争用三年时间,打造杭州首家“无烟陵园”。

陵园办公室主任陈晖说,“无烟陵园”必须要做到祭扫不燃烧纸钱、不燃放烟花爆竹、不污染环境。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今年清明,南山陵园做足了功夫,除了在陵园多处悬挂宣传横幅外,所有踏进陵园的市民手机里都会第一时间收到一条“无烟陵园”的温馨提醒。

此外,陵园还派出了工作人员以及高校志愿者在园区内,对正在燃烧纸钱的市民进行劝导。

这么做效果到底怎么样?

在陵园门口,记者遇见了前来祭拜妻子的秦大伯,他手里拎着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香烛和纸钱。

“现在陵园周边都买不到这些东西了,我是特意从家里带过来的。”秦大伯说。

虽然陵园门口的横幅上写着硕大的“禁燃”标语,但秦大伯也有自己的无奈,“我们年纪大了,有些习惯改不过来了,注意别引起火灾就好。”

和秦大伯有同样想法的扫墓者不在少数,走进陵园,随处可见在墓前点香烛,烧祭品的情景,升腾起来的青烟弥漫在密集的松柏间。

“我们虽然写了标语、发了短信,也派出了很多志愿者,但毕竟没有办法强制禁止焚烧祭品等行为,更何况短时期内改变一部分人的习惯确实困难,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力劝导。”陈晖有些无奈地说。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