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有责任感的“质量型智库”
2015-04-01 13:13:16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林晨 李艳 |
分享到:
|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智库人才所需要的知识体系从哪里来?大学里可以找到各种门类的教科书,但智库所需的实践经验却难以从书本中获取。传统教育模式培养出的学者,最大的问题在于和政策体系脱节,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与知识储备。美国有“旋转门”机制,人才在政府与智库之间有序流动,打通了学术和政策研究的隔膜。这是国际智库比较公认的人才培养方式,但并不一定符合中国国情。可以尝试借鉴新加坡模式,用市场机制引进人才,人员跟着项目走,随时流动,并在坚持专业所长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新的研究领域。实际上,政策研究和商品一样,也有自己的市场。研究者不进入这个市场,就什么也不懂;进入之后,随着研究经历的积淀,就会越来越得心应手。所以,智库学者要让自己进入这个市场,像“活水”一样流动起来。 对学者来说,还需要注意一点:要在作为学者的学术自由和作为智库的责任之间找到平衡,遵守智库应有的纪律和规则。 总之,智库建设有可能撬动中国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从而推动整个中国的知识创新、知识创造,这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
相关阅读:
- [ 03-27]台湾前高官倡两岸建智库:政治问题不应原地踏步
- [ 03-27]台湾前"行政院长"盼成立共同智库:创两岸永续发展
- [ 03-26]刘奇葆:高起点高水平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 [ 03-11]马英九同美国智库人员谈两岸:“九二共识”走得通
- [ 03-08]智库看两会:我眼中的“双引擎”
- [ 03-03]福建各高校积极的探索建设新型高校智库
- [ 02-25]国际顶尖智库眼中的2014世界局势
- [ 02-13]澳媒曝澳总理阿博特曾被美国智库评论“无能”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