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病症患者视不确定的问题为灾难,为彻底搞清楚而在网上无休止地搜索医疗信息 ◆少数疑病症患者讳疾忌医,认为医生也救不了自己,彻底陷入绝望,或认为是“报应” 关注健康,重视体检,积极治疗,是非常值得提倡的养生之道。然而物极必反,有不少人在这三个方面走向极端,看到网上各种疾病表现的描述就主动对号入座,感觉身体有任何不适就反复就医检查,明明被确诊“没病”却无法释怀。其实,他们的确有“病”,一种叫做“疑病症”的严重精神病。这种躯体形式障碍可以摧毁患者的生活,还浪费大量社会医疗资源。对此,精神心理专家支招称,除了进行药物和心理治疗之外,患者还要意识到“网络医生”容易误导,不可对号入座自行诊断疾病。 医学指导/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脑科医院心理行为科主任王德民 文/广州日报记者伍君仪 通讯员胡誉怀 “网络医生”:个人症状和胃癌每一条都对得上 32岁的武汉男子黄新(化名)在一年多前初为人父,身体却开始消瘦,胃口变差,经常抱怨“吃不下”,便到附近的社区医院看病,医生诊断其为浅表性胃炎,开了点药。他服药后觉得毫无疗效,于是上网搜索,发现自己的症状和胃癌每一条都对得上,就到一家二甲医院要求做检查,结果显示正常。可是他还是不信,又到武汉的几家三甲大医院检查……一年来,黄新做了100多次B超,还尝试了针灸和中药,可仍感觉毫无改善。最后,医生推荐他去看精神科,终于找到了病根——原来,妻子分娩时他一直陪伴在旁,被当时的场景吓倒了,引发了惊恐障碍,后来看了网上的“诊断”入心入肺,就患上了典型的“疑病症”。 疑病表现:最权威的“没病”诊断也无法说服患者 很多人终日担心自己患上了恶疾,或者终有一日死于绝症。他们关注自己身上出现的任何症状,哪怕只是小小的异常:头痛,就怀疑是脑瘤,咳嗽则意味着肺结核,疲倦就肯定是癌症了。更奇葩的还有“性病控”、“恐艾症”等——江苏一名四肢健全的男子终日担心自己会变成霍金那样的“渐冻人”。 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脑科医院心理行为科主任王德民介绍说,疑病症多见于青壮年,最常见的是怀疑自己有癌症、艾滋病等不治之症或传染病,其次是怀疑内脏器官有病。但是,他们担心的疾病并不存在,他们真正患有的病是疑病症,一种躯体形式障碍。这种患者对自己的健康过度紧张,常常伴发其他精神症状如抑郁、焦虑、强迫、恐惧等。 疑病症的患者稍微感觉不妥就去看医生,需要医生、家人、朋友等不断告诉他们“没病”。但是,当一个医生说“我查不出你有病”,他们是不相信的,又去看第二个、第三个医生,始终不能放心,还埋怨医生水平不行。王德民称,即使找到最有水平、最具权威的医生看,反复做B超、CT等客观检查都查不出问题,患者依然是不相信自己“没病”的,因为他们的“病”其实是病态的心理因素导致的。 疑病症患者严重消耗有限的社会医疗资源,令医生和周围的人不胜其烦。他们不但用放大镜检查自己的皮肤,求神拜佛希望自己不要死,还喜欢上网搜索疾病资讯,例如搜“癌症”会出来成千上万篇文章,他们越看便越觉得自己符合癌症的表现。美国医学专家马修·埃德隆博士称,现在可穿戴健康设备方兴未艾,各种放在身上的探测器不断收集生理信息,随时发现健康问题,可催生新型的疑病症。 有的患者正好相反,千方百计逃避一切让自己想起疾病的人和事,特别是讳疾忌医,不希望知道任何坏消息,结果潜在的健康风险“狼来了”,反而耽误治疗。有的患者闭口不谈自己的“病”,觉得说出来也没有人相信,也没有医生能够救自己,彻底陷入绝望,甚至认为“病”是过去自己做错事的惩罚、报应。 |
相关阅读:
- [ 03-29]电子烟成学生"新宠"家长忧心 医生提醒有害健康 跨越海峡的生命大接力 台胞捐骨髓救厦花季女孩
- [ 03-29]电子烟成学生“新宠”家长忧心 医生提醒有害健康
- [ 03-28]妇产科男医生郎景和:医生更多应给予的是人文关怀
- [ 03-27]中国银行发行首张医生职业卡
- [ 03-27]病毒性结膜炎患者增多 医生:女子应少画内眼线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