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科技 > 正文

中国制造从模仿到自主研发:智能手机只是一个缩影

2015-03-27 06:45:47 申孟哲 刘少华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可能是唯一从‘借鉴型经济体’发展为具有独立研发创新能力的经济体的国家。”近日,德国著名经济学家、法兰克福大学经济理论史终身教授贝尔特拉姆·舍福尔德发表观点说。

“模仿—吸收—创新”,历来被认为是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学习并赶超的最便捷模式。那么,在“工业4.0”时代来临之际,中国又该如何抓住历史的机遇,真正实现从“工业大国”到“工业强国”的跨越,在国际竞争中更具竞争力?

从“拿来主义”到自主研发

3月中旬,在印尼最东边的东努省古邦市,刚下飞机坐上大巴的本报记者,就被一面硕大的OPPO广告牌吸引了。在这座安静的海滨城市里,到处都能看到中国智能手机的店面和广告。几天后记者来到菲律宾,也有同样感受。在首都马尼拉最大的商场“SM亚洲商城”,华为、联想、OPPO等中国品牌的柜台前都有络绎不绝的顾客。亚洲商城的店员告诉本报记者,中国的手机“很好卖”。相对于苹果、三星等国际品牌,中国智能手机价格低、系统顺畅、质量好,正以高性价比受到当地顾客的欢迎。

智能手机只是“中国智造”的一个缩影。不到10年前,以手机为代表的中国制造业,还长时间被“山寨”的标签所困扰;而联合国机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3月19日的报告已经显示,2014年,中国华为是全球申请国际专利最多的公司,中兴通讯排行第三。而在过去的2014年,中国全国的专利申请增量也位居世界第一。

被誉为“中国新名片”的高铁、航天等,更是以良好的性价比、优异而稳定的性能表现,在世界装备制造业中打出了一抹“中国亮色”。要知道,在这些领域,中国曾经模仿和吸收了德、日、俄、美等国的技术,并加以消化吸收,最终结出了自主知识产权的硕果。

正是这样的表现,让《经济学人》对中国感到乐观。该杂志3月14日的封面报道说,很多人都理所当然地认为,到了一定时候,中国就会因后劲不足而将制造业的“接力棒”交给其他国家,让大家轮流坐庄制造繁荣;但事实恰好相反,“中国把‘接力棒’捏得更紧了”。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制造2025”的概念引发外界热议。3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落实这一战略,对于推动中国制造由大变强,使中国制造包含更多中国创造因素,更多依靠中国装备、依托中国品牌,促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具有重要意义。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