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科技 > 正文

1.2万亿科研投入成果转化率仅10% 低效痼疾待解决

2015-03-24 07:37:59 邓华宁、俞俭、许祖华、赵孟卓、丁静、杨宁、吴晶晶 来源: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调研中发现,经费管理和使用方面存在过细过死、“重物轻人”等问题,制约了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另外,科研体制“九龙治水”导致科技活动“碎片化”、“聚焦难”,科研项目多头申报现象普遍存在,使得国家投入大幅度增加的同时经费使用效率不高。以大气污染科研项目为例,至少有8个部委参与193个立项,其中很多是重复立项。

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已达1.2万亿元左右,其中财政科技支出5000亿元,居世界前列,但原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表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远低于发达国家40%的水平。

为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中共中央、国务院23日发布《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大对科研工作的绩效激励力度以及基础研究的财政投入,强化分类考核,改革科研评价制度等多项重大科技改革举措。

经费管理过细过死

近年来,我国财政科技投入快速增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不断改进。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科研经费在使用等方面更加严格。然而,不少一线科研人员表示,目前科研经费管理过于严苛,缺乏灵活性,甚至阻碍了正常科研活动的进行。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一位教授表示,目前预算制要求得过细,要具体到每一个材料多少钱、去何地开会需要的成本等,老师在编制预算时要预计未来几年的科研经费使用,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

“科研是未知的,申请课题的时候可能是这个思路,后来实际进行时可能会随时调整。如果换了其他思路操作就需要再打报告,很长时间才能批下来。”他说,一般这种情况下,教师们不得不选择按照原来的计划进行,他曾经历过预算时计划用四套试制设备,后来有了更新的设备,一套就可以满足科研所需。“设备费的预算不允许变更,出现了更好、更省钱的设备也不能用,造成了浪费。”他说。

“虽然现在国家对科研经费的管理是严格的,但是从另一方面讲又往往过于死板。比如说一般项目都要做好预算,预算制很好,可以保证科研经费专款专用,但在执行过程中,许多情况发生变化,使得原来预算的一些内容需要调整,但是想要做一些变更需要报批,太困难了,就算是变更成功了,会有无穷无尽的麻烦过来,与其这样,不如算了,并没有充分发挥经费的使用效益。”西安一所高校教授说。

还有一些科研人员反映,目前科研经费的审查到账延迟比较严重,比如年初就要花这个钱,可这个钱下半年才来,年底必须得花完,不花完就得收走。如果今年的经费花不完,意味着你不需要这么多钱,第二年就会减少投入。

清华大学一位副教授说:“现在科研经费使用期也很死,今年的经费年内花完,否则就要收回去,逼着有的人突击花钱,找各种报销的票据。”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