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话剧团走过60年——执着坚持,让话剧扎根新疆
2015-03-20 14:21:58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新疆话剧疆味浓,观众看了不陌生 “话剧在新疆有着广阔的舞台,虽说它的演出受制于必须听得懂汉语,但我们每年下乡演出还是很受欢迎。记得20世纪80年代我们到阿克苏地区库车县演出,剧场上挂了一个横幅‘欢迎化剧团’,把‘话’写成了‘化’,但我们心里还是很高兴,因为他们想看我们的演出,这是演员最兴奋的事。”赵桂良说。 表现新疆和平起义的话剧《金瓯记》,表现新疆英模人物的话剧《林基路》《吴登云》,表现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的《罗布村纪事》《丝绸之路上的红氍毹》……60年来,新疆话剧团创作演出了多少台表现新疆题材的话剧,大概没人能数得清了。 “近几年,我们在表现新疆民族团结的题材上进行了更大胆的尝试,先后创作了新疆话剧三部曲《马市巷子》《大巴扎》和即将在今年演出的《北园春社区》,说的都是新疆的事,演的也都是大家熟悉的人,所以接地气,有亲和力。”戈弋兴奋地说,“《大巴扎》几年间演出了100多场。今年我们还将去内地巡演,从乌鲁木齐一直演到广东,一路有近50场演出。” 在坚持原创的基础上,他们还改编了大量的内地话剧。正在演出的《特殊作业》就是一个例子。这部话剧由内地剧作家创作,市场反响很好,经移植后加入了不少新疆元素。“让内地话剧有新疆味,让新疆的观众看了不觉得陌生,这是我们从一开始移植就确定下的原则。”赵桂良说。 少数民族地区,话剧有广阔舞台 “我们团成立时演职员有汉族、维吾尔族、回族、满族、蒙古族、锡伯族、俄罗斯族。知名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中假古兰旦姆的扮演者,就是我们团的演员,她是俄罗斯族。”话剧团副团长王芳介绍。在她的眼里,这些来自祖国各地、不同民族的演职人员,为了新疆话剧的繁荣发展,劲往一处使,将话剧这门艺术播撒在新疆大地上。 78岁的陈德才是中央戏剧学院1964年的毕业生,当年同他一起来到新疆话剧团的不仅有表演系的,还有导演系、舞台美术系的一批大学毕业生。他说:“那时大家听说可以去新疆工作,都争先恐后地报名,学校也挑选了最优秀的学生充实到新疆话剧界,从而让新疆话剧团第一次有了专业的演职人员,走上了正规化的创作演出之路。” 戈弋说:“新疆话剧能有今天,得到了来自全国的大力支援与帮助。20世纪90年代初,陈德才当团长时,找到母校中央戏剧学院,希望给新疆办个班,支援新疆的话剧发展。他们二话没说就答应了,也就有了当年最出名的新疆话剧班。一直到现在,内地一些著名的学院,像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等,每年都给新疆一些培训名额,让年轻演职人员得到更多的培养。” “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新疆话剧团60年的风风雨雨,让我们始终坚信,话剧在少数民族地区同样有着广阔的舞台和众多的观众。只要我们心里有观众,就能让话剧培植在更多不同民族观众的心里,就能让中华民族不同的文化艺术,根植在人民的心中。现在我们基本形成了每年都有一至两台搬上舞台的话剧演出,两至三年有一台大型原创话剧展现给观众的模式,走出了一条自我发展的道路。”戈弋坚定地说。 (光明日报记者 王瑟) |
相关阅读:
- [ 03-16]福州话剧迷相声迷有福 赖声川、郭德纲作品亮相
- [ 03-16]台湾两剧参与首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
- [ 03-15]王学兵吸毒影响大:电影或下档 话剧遭退票
- [ 03-11]李小萌话剧《致青春》月底保利剧院上演 (图)
- [ 03-02]厦门理工学院:原创话剧舞台上“师生共醉”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