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协商民主的春天——从2015年政协大会看“中国式商量”
2015-03-13 20:09:34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王琼 李艳 |
分享到:
|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应该是实实在在的、而不是做样子的,应该是全方位的、而不是局限在某个方面的” ——广开言路,博采众谋。作为“四个全面”提出后召开的第一次政协大会,委员们紧紧围绕这一战略布局协商议政,讲真话,建箴言 “你怎样,中国便怎样……中国怎样,你才会怎样!” 11日下午,政协大会最后一次大会发言,最后一个登上讲台的杨佳委员代表九三学社中央“点赞正能量、厚爱正能量、弘扬正能量”。 掌声第6次响起,持续20多秒。 “我们面临的任务繁重而艰巨。对于参政党来说,要紧密团结在中共中央周围,共同凝聚起正能量,共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到实处。”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赖明的话,是参政党的共同心声。 中国民主协商的“讲坛”发出的诤言与箴言,折射出协商民主的生动实践。 负面清单、非禁即入、制度创新……作为我国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海自贸区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先声,是国家层面的重大改革举措。鲜为人知的是,上海自贸区的构想肇始于人民政协这个平台。 “这个构想最初由民建上海市委调研提出,2012年以发言方式交至全国政协,2013年正式提出提案,当年9月挂牌。”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周汉民回忆。 从提出到运行,上海自贸区的诞生和发展,折射出协商民主的强大生命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过去一年里,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在广度、深度上都在不断拓展:去年常委会25项重要协商活动和88项视察调研活动大多紧扣重要改革问题展开,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就宏观调控、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等深入调研,就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等民生问题召开专题协商会,首次将党风廉政建设列为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议题…… “党和政府的工作做到哪里,政协工作就延伸到哪里。”马德秀委员说,只要是中央关注的重大事情,都能听到政协的声音,看到政协的作为。 自2013年10月以来举行的26次双周协商座谈会,是推进“协商民主”的重要尝试。 “主题选择都紧扣党和国家的重大关键性课题,研究涉及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参加过多次双周协商座谈会筹备的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白煜章说。 双周协商像一个小支点,撬动了全国政协协商议政的“大格局”。 这个大格局,包括每年1次全会、4次常委会、20次双周协商座谈会以及通过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等形式开展的其他协商活动。 这个大格局,也折射出协商民主制度的魅力—— 刚刚过去的11天,又一次展现出协商民主的蓬勃活力: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今年的政协大会肩负着汇聚智慧和力量的历史重任。 5857件提案,510份大会发言——这是实实在在的协商民主。 提案和发言的内容,主要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文化事业发展等方面。 与上次会议相比,本次政协大会的集体提案比重有所提高。 “增加集体提案,是中共中央《意见》的要求。在贯彻落实中央《意见》,增加集体提案比重方面,中共组的委员应该作出表率。”对几天前促成《关于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中共界别提案诞生,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主任孙淦感慨不已。 “事实证明,我国协商民主的生动实践越来越创新。我相信,今后其广度和深度还会不断加强。”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主席陈际瓦委员说。 “从最薄弱的老少边穷岛地区入手,采取有效的措施,尽快形成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良好局面。”3月9日,马德秀委员代表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民进中央作大会发言。 “这次发言切实贯彻了协商民主。”李卫红委员说,“我们会前征求了教育界委员的意见建议,邀请教育组委员召集人参加,专门赴广东、广西展开调研,调研中不仅听取了相关部门情况介绍,还深入最基层听取教师们的意见和建议……” 越来越多的提案、发言“接地气”,越来越多的调研以问题为导向—— 境外媒体称,中国力求让百姓声音反映到政治协商制度中,目的是构建不同于欧美的中国式民主制度。 |
相关阅读:
- [ 03-13]人民日报社论:发挥协商民主新优势——热烈祝贺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胜利闭幕
- [ 03-12]植根中国大地的民主实践--从两会视角观察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 [ 03-09]政协委员谈协商民主: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民主形式
- [ 03-05]国平:进一步提高协商民主的实效
- [ 03-04]求是网专访:协商民主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破题
- [ 03-04]解读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协商民主绘法治蓝图
- [ 03-04]俞正声:更好发挥人民政协在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