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李东东:加快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2015-03-10 09:37:52  来源:新华网/中国政府网  责任编辑:陈玮 陈玮  
分享到:

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于3月10日上午9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多名政协委员就有关议题作大会发言。

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会长,中国报业协会副会长李东东现代人很幸福,坐在家中即可远行世界——帮我们插上飞翔翅膀的是媒体。在新的时代,如何让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一个让我们飞得更高飞得更远飞得更长久的大挑战。但这样的征途并非一帆风顺。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媒体融合发展,出台了重要指导意见,既着眼于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的巩固和政权安全,又关系到主流媒体的生存发展与现代传播体系的建立。新闻出版界委员在2014年进行的媒体融合专题调研中了解到,从中央到地方各类媒体融合的力度在加大、速度在加快、投入在加重,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一、解决内容资源版权保护问题,立稳融合发展根基。传统媒体以成熟的采编队伍和巨额成本,采写了及时有效的重大新闻和难以复制的深度报道,大都被新媒体无授权无偿使用;新媒体很多投入巨大的原创内容,也轻易被传统媒体和其他新媒体无偿转载。双方都是侵权者,也都没有得到法律保护,凸显了现行法律的不足。更多媒体因此失去“内容为王”的追求。

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三个举措:一是强化对内容资源有效保护的宣传。引导传统媒体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引导新兴媒体强化“先授权、后传播”的自觉,从源头上减少侵权行为。二是加强与完善网络著作权保护的立法工作。在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加强对网络侵权的明确界定并制定侵权赔付标准,改变现有侵权界定模糊和赔偿标准过低的现状。三是加大版权执法监管力度。出台加强网络转载版权保护的指导性文件,推动形成报刊社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双赢机制;同时加大案件查办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转载行为。

二、改革滞后的体制机制,增强融合发展动力。体制机制改革滞后是传统媒体在数字化发展中落后于新兴媒体的关键。不解决滞后问题,融合就缺乏根本的推动力。建议:

第一,按照中央深化改革的决定,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打造合格的市场主体。对多数报业集团,要按照采编、经营两分开的设计,抓紧对经营部分进行企业化改造。转制后的传统媒体,一是可以有效实现减负;二是更便于进行资本运作,按市场规则引进投资,收并购优质项目,上市融资,做大做强。

第二,在现代企业制度基础上,探索实行股权激励,特别是对优秀骨干人才实行股权激励制度。在用人机制方面给予传统媒体政策支持,扭转传统媒体优秀人才严重流失且愈演愈烈趋势。

第三,积极鼓励和扶持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开展良性合作。既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强大的采编能力、敏锐的新闻嗅觉、舆论导向可管可控等优势,又结合新媒体的广泛用户积累、技术基础,实现优势互补、利益共享、融合发展。

三、创新媒体管理思路和方式,提供融合发展保障。传统媒体管理方面的问题,主要存在于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在报道权限上的不对等和考核机制过死两方面。

第一,报道口径要求不一。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报道权限事实上的不对等,限制了传统媒体的影响力。管理部门应松绑传统媒体,鼓励其对重大事件早发声、发强声,引导舆论。

第二,考核体制过死,不敢投入创新。希望主管部门能对投入新媒体资金的效益合理放宽考核周期,并给予一定的宽松政策,促使传统媒体敢于和肯于将足够的资金转投到数字化项目上来,反哺于主流舆论阵地,做到导向和市场双丰收。

四、构建媒体健康发展良性生态圈,彰显融合发展活力。目前,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在搜索引擎、即时通讯等流量入口渐成一家独大的垄断格局,极易导致传统媒体影响力、话语权完全受控,不利于构建融合发展、健康竞争的新局面。

传统媒体应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出发,加强自身新媒体舆论阵地建设,结合云媒体等形式开拓移动互联网生态布局,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与开放性互联网技术公司加大在技术、大数据、渠道领域的深度合作,打造出个性鲜明、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新媒体产品,实现业务全面融合,构建市场有序竞争并有利于媒体健康发展的良性生态圈。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