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1.62万亿元财政赤字:2015年积极财政政策将发力

2015-03-06 18:01:30 韩洁、罗博、孙闻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陈玮 陈晖  
分享到:

面对GDP和财政收入增长双双减速的压力,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5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62万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1.12万亿元,地方财政赤字5000亿元。赤字率从去年的2.1%增至2.3%。

——2015年积极财政政策将发力

2014年,我国财政赤字规模为1.35万亿元。分析认为,今年财政赤字规模增加2700亿元,扩增幅度和赤字率均比去年有所扩大,凸显复杂财政经济形势下,政府寄希望于更有力度的积极财政政策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越是经济下行加大,越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说,在经济减速过程中,财政政策一方面受经济基本面影响,财政收入增速下降;另一方面财政又承担逆周期调控的责任,需要扩大支出,这就必然要求赤字规模和债务规模适度扩大。

减税和增支是积极财政政策发力的重点。报告显示,今年政府将继续实行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减免涉及小微企业的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继续清理乱收费,切实减轻小微企业负担。

在增加支出方面,2015年安排的中央基建投资4776亿元,比上年增加200亿元。投资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重点向国家重大工程,跨地区、跨流域的投资项目以及外部性强的重点项目倾斜,进一步减少竞争性领域投入和对地方的小、散项目投资补助。并保障好各项民生投入。

——加大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力度,允许地方列预算赤字

全国政协委员贾康说,要让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增效”,今年在保持一定政府投资规模基础上,还要加大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力度,把趴在账上“沉睡”的资金用起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在落实积极财政政策过程中,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出现“地方财政赤字”的表述,这意味着实施了20年不允许地方各级预算列赤字的规定,终于在2015年退出历史。

2015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修订的预算法规定,经国务院批准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预算中必需的建设投资的部分资金,可以在国务院确定的限额内,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以举借债务的方式筹措。但除此之外,地方不得以任何方式举债。

——我国赤字率仍处在安全区之内

“虽然中央和地方赤字规模均比去年扩增,但我国赤字率仍处在安全区之内。”财政部部长助理戴柏华认为,今年确定的赤字规模,对应对目前的经济下行压力基本是足够的。

国际上通常用两个指标来评价一国财政风险:一个是赤字率,即赤字占GDP比重不超过3%;另一个是国债余额占GDP比重不超过60%。

5日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的财政预算草案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中央财政国债余额限额为111908.35亿元。测算显示,这一规模占GDP的比重不足20%。

——继续推进财税改革攻坚

不过,不少代表认为,随着偿债高峰期的到来,应警惕一些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上升。

“对大多地方政府而言,近一半偿还地方债务的资金来自于卖地收入。”全国人大代表、济宁市市长梅永红说,2014年房地产市场的黯淡,使得地方“卖地收入”增速明显放缓,地方偿债压力增大。

在这一背景下,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更好防范财政金融风险也成为今年政府改革和工作的重点。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通过实行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管理制度,进一步推进营改增、消费税等重要税制改革,以及改革转移支付制度等,推动财税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

“2015年将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大踏步前行的一年,也是财税体制改革任务极为繁重的一年。”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财政厅厅长于国安说,财税改革牵一发动全身,推进财税改革攻坚,对于告别传统要素驱动增长模式,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具有重要意义。(记者韩洁、罗博、孙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