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为:两会观| “四个全面”是舍我其谁的历史担当
2015-03-05 13:01:07 来源:观察者网 责任编辑:王琼 李艳 |
分享到:
|
习近平提出的“四个全面”是一个宏大的战略布局 观察者网:您曾提到,两会是将“良政”带入中国民主政治生活。其实每年两会期间,关于两会制度改革的讨论也不少,有人尤其是一些媒体舆论会觉得两会越来越娱乐化了,一些代表脱离群众,也常常提一些很雷人的提案,对很多核心问题的解决无益。您如何评价每年的两会?据您的观察,两会对我们的政治治理,以及解决问题的机制来说,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张维为:你提到的一些娱乐化现象,我看昨天习近平和部分政协委员座谈时要求政协委员“提高能力素质、保持良好形象、增强委员意识,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大概就是对你提到的这种现象的批评,对我们一些委员和代表是一种警讯,他们应该注意提高自身的素质了。但总体上,这些现象虽然存在,但不是中国“协商民主”的主流,在“四个全面”下,也不会成为主流,但在西方民主制度下,民主娱乐化的情况已经非常严重,在很多国家民主已经成了竞争表演和作秀,这也是西方总体走下坡的一个重要原因。 “良政”本质上体现的是“实质民主”,也就是民主所要实现的“目标”和“结果”。西方主流话语认为,民主就是“选举”、“多党制”这样的“形式民主”,结果这种体制越来越僵化。中国人从“实质民主”出发探索“形式民主”结果道路越走越宽广,两会就是中国“协商民主”的很好体现。很高兴你从解决问题的机制这个视角来看两会,来讨论民主,我可以举一个我知道的例子。在制定和执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整个过程中,政协很多次的“专题协商”、有关地区政协的大量调研以及政协委员提出的大量建议和提案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还有个例子,在制定《物权法》的过程中,人大举行了上百次座谈会,审议了很多次,最后于2007年通过,这项法律牵涉到几乎中国所有的家庭,现在看来是一个比较好的法律。 西方民主模式今天面临的一个巨大的挑战是“空谈俱乐部”和过多的“否决点”,结果很难做事,很难解决问题。我最近看到一个报道,说台湾1996年决定建一条从桃园机场到台北市中心的“捷运”,才51公里,将近20年过去了还未建成,期间换了13个“交通部长”,台湾政治中的“否决点”太多,民粹主义泛滥,表演和作秀成为常态,而在这期间,上海、北京都建了10来条地铁,中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高速公路网和高速铁路网,带来了中国今天方方面面的巨大进步。所以制度比较,孰优孰劣,岂不是一目了然吗? 我们还可以比较一下中美两国的民主,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讨论的事情就是老百姓真正关心的事情。在今天这个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时代,要了解老百姓关心什么问题并不困难,中国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包括许多民调,来了解民众最关心的问题,然后人大政协就讨论这些问题,共商国策,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过去十年里,中国的人大密集讨论过三农问题、义务教育问题、医疗改革问题、养老问题、环境问题等等,这都是民众真正关心的问题,然后提出各种对策,这就叫实质民主,美国能做到吗?都21世纪了,美国国会讨论的议题大都还是通过利益集团和游说组织来设置的。中国这些年进步快,美国退步也快,与实质民主的质量有关。你可以看一看2013年皮尤中心所做的民调,85%的中国人对国家的发展方向表示满意,美国是31%,英国是25%,我想它反映出来的就是实质民主质量上的差别。 一个好的民主体制一定要防止变成“空谈俱乐部”,一定要防止变成少数既得利益者和既得集团的绑架,因为这将损害了大多数人的整体和长远利益。一个好的民主制度不仅要防止坏人做坏事,还要能够让好人做好事、做大事。现在看来正是在这些方面,中国民主制度的表现,包括两会制度的设计和表现,虽然还可以完善,但不害怕国际比较,这就是我讲的政治制度的超越,当然我们还可以通过改革,克服不足,做得更好。 |
相关阅读:
- [ 03-05]叙岚:“四个全面”是化解公正焦虑的新药方
- [ 03-04]从立法法的问答中看“四个全面”之实质
- [ 03-04]辛鸣:“四个全面”凸显三大意识、基于两大判断、归于一条结论
- [ 03-04]叙岚:“四个全面”是化解公正焦虑的新药方
- [ 03-04]“四个全面”为代表建言铺陈起调
- [ 03-04]“四个全面”让中国梦更加明晰
- [ 03-04]凝聚起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磅礴力量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