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人士畅谈中国经济:新常态 新趋势 新期待
2015-03-04 12:53:22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林晨 周艾连 |
分享到:
|
面对空前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引发广泛关注。尽管增速略有放缓,但仍处于“合理的增长区间”,为中国制度改革与创新腾出空间;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中国经济正向中高端演化;一系列改革举措点燃了大众创业的激情,激发了市场活力;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不断涌现,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质量型、差异化竞争逐步代替过去的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资源配置效率显著提升;市场环境的改善和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吸引了更多外资……新常态下的新趋势,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蕴含了更高的含金量,这也让各界人士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和期待。 速度下台阶 质量上台阶 《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63.64万亿元,同比增长7.4%。对此,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雷家骕分析指出,去年经济增速的确略有放缓,但并没有“掉挡失速”,而是蕴含着更高的含金量。 何为“更高的含金量”?雷家骕说,去年7.4%的增速所对应的经济增量已达到8000亿美元左右,相当于我国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全年GDP总值。同时,就业在经济放缓的情况下不减反增,主要效益指标基本稳定,经济结构发生积极变化。数据表明,我国经济总体向好、稳中有进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国经济具有巨大韧性与发展潜力。 “经济增长速度高一点还是低一点,本身并不重要,关键要看经济运行的质量。”雷家骕说,“需要通过经济增长的适当减速和换挡,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创造机遇和空间。在转型过程中,利用相关调控手段,平抑经济波动、防止短期过快下滑是必要的,但应坚持速度服从质量的原则。” 长期致力于技术经济领域研究的雷家骕表示,除了“三期叠加”的大背景,还有一个重要背景应引起足够重视,那就是我国正处在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恰当把握新一轮产业革命给我国经济增长带来的“换挡、转型”的机遇,就能更多地看到中国经济美好的未来。 雷家骕认为,在经济持续增长中提升质量,关键是把当前投资的重点放在“改造与创新”上。“在原始性创新方面,要为经济持续增长培育更具耐力的原始动力。在主要产业部门的技术改造方面,要保证我们的产业技术体系与发达国家同步转变。”他说,目前,我国在家电业等基于技术的产业,初步实现了对发达国家的追赶。但在生物工程等许多基于科学的产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很大,这与投资不足有很大关系。 “处理好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力争速度下台阶的同时,质量上台阶。”雷家骕希望今年两会在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方面形成更广泛共识,在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中找到发展良策。(经济日报记者曹红艳) |
相关阅读:
- [ 01-29]“双核”推动中国经济前行
- [ 01-24]总理“双引擎”论为中国经济再注源头活水
- [ 01-14]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推3本厉以宁经济学专著
- [ 01-06]外媒:五大因素利好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
- [ 12-30]澳门赌场贵宾厅日渐冷清:内地官员没了富商少了
- [ 12-23]厉以宁:十三五规划将对经济增长率作重大调整
- [ 12-23]江西落马官员情妇与多位厅级干部存权色交易
- [ 12-09]滴滴专车被指非法运营遭多地叫停 交通部将再调研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