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里的文县白马老人 路永安
摄
中国甘肃网3月2日讯(通讯员 路永安 董超)
陇南位于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是甘肃省唯一的长江流域地区,辖一区八县,总面积2.7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83万人,素有“秦陇锁钥、巴蜀咽喉、陇上江南”之称。陇南自然景观奇峻秀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森林覆盖率高,生物种类繁多,矿产资源富集。陇南历史文化厚重悠久,是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国秦王朝的发祥地。
在陇南文县这块古老神奇的土地上,生活着一支民俗风情独特的群体,当地俗称为“白马人”。如果你走进了文县铁楼乡白马山寨,你就走进了歌舞的海洋。白马人能歌善舞,池哥昼、面具舞、火圈舞、沙嘎帽民间工艺及“白鸡翎”美丽传说等民俗文化流传至今。其中,“池哥昼”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中一颗耀眼的明珠。2014年10月底,文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白马人民俗文化之乡”,12月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白马人民俗)”。
神秘的“池哥昼” 司小平 摄
白马人是古代氐人的后裔。氐人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族群。氐族发展壮大始自东汉,西汉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甘肃陇南曾是其主要聚居地和活动区域。氐人以骁勇善战著称,曾建立“前秦”、“大凉”等政权。栖息在今天陇南市的“白马氐”,先后建立了“武都国”、“仇池国”、“阴平国”等地方政权,前后延续了380多年。当前,白马人主要生活在甘肃省陇南市文县铁楼乡白马河流域和四川省平武县、九寨沟县境内,人口约1.4万人。
生活在文县铁楼乡的白马人在生产和生活中还保留较多的传统游猎习俗。宗教信仰方面也有许多原始信仰的遗俗,主要为自然崇拜,日月山水、风雨雷电及动植物等,皆为崇拜对象。白马人最崇敬的神灵是始祖神盘瓠(h)爷、太阳神和五谷神,每年都要举行隆重的“池哥昼”祭祀活动。
“池哥昼”是至今还遗存在白马人生活中的一种古老的具有原始风貌的群体祭祀舞蹈,
“池哥”意为山神,“昼”即舞。身着红色袈裟的山神,脸上涂抹成黑色的“猴儿”,带着面具的“池哥”、“池姆”,挥动手中的牛尾刷,伴随着锣鼓舞动起来,舞姿古朴、遒劲、粗犷,极具节奏。“池哥昼”挨家挨户跳,旨在驱赶晦气,祈求平安幸福。
文县白马人的“池哥昼”:原生态的歌舞 路永安 摄
白马人的服饰独具特色。白马男子服饰多为麻布长衫或短衫,大都是黑白两色或绛青色,均系偏襟。将两前襟操拢,腰缠毛腰带,膝下扎麻布绑腿。白马女性服饰奇丽多彩,是用五颜六色的布条和对顶三角形四方布块制成,用布料和毛料制作,背上常缝扎一朵“米”字形图案,胸前佩戴三至六块方块形鱼骨牌,腰缠羊毛线织成的红腰带,前系三色围裙,上身套花坎肩,足穿绣花尖尖鞋,头缠丝帕,丝帕紧裹长辫,红头绳串上六至九块八圆鱼骨,四色玉石小珠,系在头上吊至右耳旁,带上耳环、戒指、手镯,既端庄古朴,又美丽大方,别具一格。白马人头戴圆顶宽沿的沙嘎帽,上插白鸡翎,显得英俊而精神。
白马人的民间歌曲丰富多彩,是白马人代代传承、积累下来的精神食粮。每逢重大活动必有群众性演唱,寨子里几乎全民参与,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稚气未脱的孩童,人人争先恐后、场面热烈、阵势庞大。
白马人没有自己的文字,却有自己的语言。据语言学专家考证认为,“白马人的语言有自己的基本词汇和语法体系”。特点是保存古羌语的本音比较多,和藏语之间的差别已大大超过了藏语内部各种方言之间的差别。“白马语”是一个独立的语言,是“从古羌语母体中分化出来的一个相近的支系”。
近年来,陇南文县把加强白马人民俗文化的保护传承作为落实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安排部署,推进特色文化大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强化措施,深入推进。出版了《陇南白马人民俗文化研究》系列丛书,以及《文县白马人》、《白马人民俗文化图录》等专著,《白马人语言词典》即将出版。我们组织文化工作者广泛收集整理,成立专门工作组,对民俗文化原始资料进行了广泛的收集整理。已收集翻译白马语言文字8000余字,拍摄白马服饰工艺8种、白马舞蹈12支,记录白马传说故事10段,录制白马歌曲168首。我们注重活态传承,完善了8个民俗文化传习所、3个表演场所的配套设施,培养民俗文化传承人60多人,发挥他们在民俗文化发展中的带动、示范、传承、引导作用。我们加强非遗保护,白马“池哥昼”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开展了5个项目的国家级非遗项目申报和3个项目的省级非遗项目申报。
文县白马人绚丽多彩的服饰
每年春节,对白马人来说是一次盛会,亦是一次精神的归宿,欢乐遍布着整个村庄,锣鼓声、鞭炮声响彻山谷。它那原始古朴的舞姿、独具特色的服饰、粗犷而充满生活气息的表现形式,不断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和专家、学者前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春节、元宵等传统节日期间,漂泊在外的文县白马人无论如何都要赶回家,在白马河流域的这片故土,和父母、长辈一起共享“天伦之乐”。他们常常用亲切的“母语”——白马语唠唠家常、聊聊天,相互嘘寒问暖。正月初八之后到元宵期间,热情好客的白马人无论男女老少,都要穿上绚丽多彩的节日盛装,村村寨寨组织跳起神秘粗犷的“池哥昼”、“火圈舞”,走村入户,共同祈祷户族平安,人寿年丰。
“池哥昼”、“火圈舞”,这是每年都要上演的一幕温馨而热闹的欢聚场面,它让“乡愁”成为每个白马儿女心中具体的、鲜活的画面,并且牢牢定格在记忆深处,世世代代一脉相传。
“乡愁就是留住文化的根。”已经收集整理了10000多首白马人山歌的文县学者刘启舒说,“从几百年流传下来的很多白马山歌,和现在提倡的和谐社会都是一脉相承的,弹得是一根弦。”
目前,文县根据县域文化产业布局,围绕白马民俗文化、琵琶弹唱、玉垒花灯戏、洋汤号子等特色民俗文化,组建各种民间文化传承表演队30余支,他们原汁原味的表演,便是对“乡愁”的深刻演绎。这将进一步唤醒每一个文县儿女的“乡愁”,并把它深深地留在每个人的记忆深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