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坚定制度自信 自觉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015-03-02 09:33:04 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 来源:《求是》  责任编辑:陈玮 周艾连  
分享到: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高瞻远瞩、思想深刻,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是推进人大工作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纲领性文献。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经过艰辛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绝不能脱离国情而抽象地讨论优劣、决定取舍。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是由这个国家的经济基础决定并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是由这个国家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决定的。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政治制度模式,没有什么整齐划一的“国际惯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在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是深刻总结近代以后中国政治生活惨痛教训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中国社会100多年激越变革、激荡发展的历史结果,是中国人民翻身作主、掌握自己命运的必然选择。”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近代以来,中国各个阶级、各个阶层和各种社会势力,围绕走什么道路,在中国建立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和政权组织形式,提出了种种主张,进行了各种尝试。从太平天国运动到戊戌变法,从维新派的君主立宪制到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尝试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从北洋军阀的伪宪制到国民党的所谓“国民大会”……照搬照抄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的各种方案,最终或者只是一种幻想,或者是照猫画虎,都彻底破产了、失败了。其根本原因在于,仿制西方模式的任何实践,都严重背离了中国国情,背离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都没有能够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都没有能够使中国的政局和社会稳定下来,都没有能够改变旧中国积贫积弱的状态,都无法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提供根本的制度保障。

中国的前途、人民的希望、历史的重任落在了中国共产党身上。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以实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为建立新型人民政权进行了不懈探索和艰辛实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建立的“农民协会”、“工人罢工委员会”,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实行的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从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民主政权和与之相适应的参议会制度,到解放战争时期在解放区实行的人民代表会议制度,都保证了工农大众当家作主,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起到了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基础上,得出一个历史性结论:最符合中国国情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只能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正式确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展现出蓬勃生机与活力。实践充分证明,在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党领导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具有无可比拟的制度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