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文明之花,绽放祖国大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2015-02-26 20:01:52 本报记者 陈 原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张海燕 孙靖  
分享到:

去年11月,中央文明办启动了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评选,评选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任务。为完善测评体系,简化测评内容,改进测评方法,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久前,候选名单公布,为此中央文明办颁发了新版《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设置了“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民主公正的法治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等八大环境建设的指标任务。

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这“三大创建”活动,是我国社会文明进步的鲜明指标,也是各级党和政府部门的工作重点,更是接地气、顺民心的重大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三大创建”活动得到不断深化,许多城市和村镇、单位,全力营造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持续提高群众生活幸福指数,明显提升了居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提升素质最关键 解决问题是目的

在创建文明城市中,很多地方都意识到,创建不只是获得一块金字招牌,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才是最终目的,而素质既包括现代文明意识,也包含传统道德底蕴。

诚信建设是一个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更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黑龙江哈尔滨市从文明餐桌抓起,推进诚信餐饮制度化,从商品流通抓起,推进诚信商场制度化,从社区环境抓起,推进诚信物业制度化,从平安运营抓起,推进诚信租车制度化,从医德医风抓起,推进医疗诚信制度化。“吃穿住行医”五个领域,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涉及各个相关部门,通过建立诚信制度,促动各行业参与诚信建设,为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广东珠海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明城市创建全过程,在全市设立10个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点,开办明德讲堂、文明讲堂、志愿学堂、亲子讲堂等宣讲平台,还推出“明德大舞台”“社区明德剧场”,以艺术形式演说好人故事,让道德教育遍及各个社区。

河南济源市编印《济源市市民文明手册》60万份,发放到全市各个家庭、商户以及每个职工、学生手中,还开展“晒晒不文明行为大家拍”有奖征集活动,动员市民把不文明行为“晒”出来,既让市民自我监督,又让舆论从中起到引导作用。

争当星级文明户 家训村规树新风

我国是农业大国,村镇是多数地区社会发展的基础,没有文明的村镇,就不可能有文明的社会。而创建文明村,首先要求家庭成为文明户,文明户包含着孝老爱亲、家庭和睦、邻里互助、诚信友善等各项内容,这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延续,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

临近春节,苗寨妇女吴玉梅正在自家经营的小超市里忙里忙外,忙碌之余,还不忘为半身不遂的婆婆端茶倒水。2013年,吴玉梅婆婆忽然患脑溢血,从此,吴玉梅日夜细心照料,从不埋怨。其实,像吴玉梅这样孝顺老人的事迹在鲤鱼坝苗寨只是一个缩影。走进风情浓郁的贵州兴仁县屯脚镇鲤鱼坝苗寨,宽敞干净的道路两旁青翠满目,白墙灰瓦的村民住宅,无不展现出这里的幸福生活。村支书杨建平说:“我们村设立了十星级文明户、好人好事积德榜,办起了道德讲堂,人的精神面貌变化很大。”

我国很多农村都保留了深厚的中华传统文明,家训家风绵延不绝,这是创建文明村镇的重要历史资源。司前村位于广东河源市连平县忠信镇东南部,全村320户,1600多人,是客家吴氏聚居地。“一厚伦理;二尊王法;三救急难;四和乡里;五勤本业;六莫非为;七周贫乏;八谨祭祀。”这就是司前村传承了数百年的“吴氏家训”。走进司前吴氏宗祠,这八条家训镌刻在四面墙壁上,代代相传,警示后人。

单位创建重实效 窗口行业见真情

无论农村还是城镇,窗口行业和单位遍布各地,其文明程度最受老百姓关注,也最能反映当地的文明面貌。

全聚德是闻名世界的中华老字号。去年的一天,湖北宜昌市盲人颜昌玉一行来全聚德北京前门店,除了体验到顺畅齐备的无障碍坡道、无障碍厕位、无障碍标识等基础设施外,他对服务员递过来的“老铺经典”盲文菜单也十分好奇,作为第一位使用盲文菜单的盲人,在翻到“全聚德”历史介绍时,随着手的触摸与移动,他清晰读出了“全聚德”的历史与文化。盲人菜单,正是全聚德北京前门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一项便民内容。

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建设,也是接地气、连民心的社会活动,因此,只有不断改进和完善测评体系,增强工作实效,提升创建水平,才能让文明创建成为惠及群众、造福百姓的民生工程。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