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鲁甸:冬日里的“暖阳”

2015-02-24 14:36:37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房小奇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半年过去了,鲁甸地震灾区灾后重建进展如何?灾区群众生活得如何?乡亲们还有哪些心愿?2月17日至21日,《经济日报》记者来到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蹲点采访,与灾区干部群众一道迎接羊年春节。

安置点里的精神家园

每年的农历腊月三十,鲁甸县龙头山镇的乡亲们家家户户都会贴对联,做“长白菜”,吃团圆年夜饭,来庆祝农历新年的到来。然而,2014年8月3日,一次突如其来的6.5级地震改变了这里平静而又祥和的生活。

“知恩、感恩、报恩;爱党、爱国、爱家。”灰街子安置点内的板材集体厨房上鲜红的标语格外醒目,近20位村民正在集体厨房里忙着准备年夜饭菜肴,阵阵香气扑鼻。

今年45岁的谢常林正忙着洗白菜和菠菜。地震中,他的弟弟不幸遇难。2月18日傍晚6时8分,在这个被当地人称为“6顺利”、“8发财”的特殊时刻,谢常林和龙头山镇的近300位乡亲们一样,团聚在灰街子安置点广场前,一边吃着集体团圆年夜饭,一边和亲戚邻里聊着家常。

龙头山镇的冬日暖阳已经持续几日。农历正月初一的午后,一场以“感恩奋进建家园、和谐安然筑未来”为主题、灾区群众自发组织的“春晚”彩排正紧锣密鼓进行中。今年44岁的彝族妇女陈绍翠,正与她的12位队友排练舞蹈《金色的旋子》。她告诉记者,一个月前,安置点附近受灾群众自发编排了80多个以感恩、互助、自强为主要类型的歌舞、小品等节目,在农历正月初一、初二进行两次全体彩排,初三正式演出。她的小女儿和丈夫也参加了今年“春晚”,分别表演彝族舞蹈和演唱歌曲,把精心准备的表演奉献给灾区群众是她们一家三口的小小心愿。

在沙坝村回龙湾安置点,一排排钢架结构的联排住宅主体工程建设已接近尾声,这是260多户村民安置住宅,预计今年上半年即可入住。据统计,截至2月18日,有超过1.5万户的受灾村民搬进了新房。

“我来给乡亲们拜年啦!”面前这位个子不高、身材有些消瘦的中年人,是龙头山镇龙泉社区党总支书记唐正云。他去年带领干部群众徒手救出15位被掩埋的父老乡亲,安全转移3000多名受灾群众。“无情的地震虽然让我们失去很多至亲好友,但鲁甸人民始终热爱这片美丽的土地,只要我们永不放弃、自强不息、团结奋进,就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唐正云动情地说。

救灾帐篷门前,妇女们做十字绣、洗晒衣服,忙里忙外始终露出笑容;年夜饭桌上,长白菜、绣球丸子、炖酥肉等“八大碗”应有尽有,一家人举杯庆祝好不热闹;“春晚”舞台上,石蝶等小朋友表演的手语歌曲《国家》赢得了阵阵掌声……地震无情人有情,安置点内正不断凝聚起重建家园的精神力量。

扎根灾区的坚守

在鲁甸地震黄金救援期,一支支社会力量,全天24小时轮流义务上岗,跑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搬运物资,奔震中龙头山镇做后勤服务,他们的汗水洒满救援一线,他们的真心感动整个鲁甸。半年过后,他们中的一些人仍然在灾区乡亲们周围,成为震后灾区一道亮丽和谐的风景线。

在灰街子安置点的帐篷内,记者见到了今年63岁的龙泉村谢家营盘社村民谢维礼。在地震中,他的2个女儿、3个外孙都不幸遇难,今年春节,家里只剩下他一个人。

刘昌伟来了,永波来了,志愿者们都来了。“谢老,这是您爱吃的苹果、橘子和香蕉,我们给您送来了,给您拜年了!”昭通市安然公益事业联合会的志愿者刘昌伟是滇东北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去年地震发生后,刘昌伟和其他9位安然公益事业联合会的志愿者扎根灾区半年有余。

地震前,谢维礼的两个女儿原本都在外地打工,地震发生时,她们正赶回龙泉村帮父亲收拾花椒。可万万没想到,这短暂的几日相聚却成为诀别。

灾区恢复重建阶段,“刘昌伟们”不仅帮助谢维礼置办过冬物资、做饭送菜,还不时和老人聊聊天。在龙头山镇,安然公益事业联合会又派固定人手联合全国多支社工组织忙碌在受灾群众周围,成为乡亲们思想交流、心理安抚的主心骨。

来自河北保定的志愿者吴和春已经做了近40年志愿工作,自1976年唐山地震开始,他的救灾足迹遍及汶川、玉树等多个灾区。今年春节,他自愿留下来给鲁甸灾区群众修电视,让大家都能看上央视春晚。

吴和春告诉《经济日报》记者,年前镇里的领导主动给他500元补助,他“收下”后,自己又添了500元,给受灾较为严重的10户家庭每户补助了100元;村子里早早给他预备好的免费屋子他不住,偏偏要花费每月300元的房租。“灾区的老百姓不容易,我不能花他们一分钱。”吴和春说。

为了保障翠屏小学师生3月9日可以正常开学,建工集团的建筑工人们坚守到农历腊月二十九,农历正月初四就又开始快马加鞭工作;为了确保过年期间山区路通人顺,昭通市交警支队鲁甸大队龙头山中队的近10名交警一直坚守在一线岗位……

冬日里的暖阳,照亮了龙头山镇的一排排帐篷,更照进了灾区群众的心里。

早点住上新房的期盼

羊年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在鲁甸,当记者向受灾的村民提出这个问题时,听到最多的回答是,“早点住上新房,明年在新家里过年。”

在龙头山镇沙坝村回龙湾恢复重建集中安置点,200多栋小楼房已经初具规模,二层高和三层高的新居错落有致地“站”在路旁。

沙坝村新寨社村民叶大哥就住在离重建安置点一河之隔的地方,这200多栋小楼房中有3栋将会成为他的新居。“眼看这新楼房一天一天地盖起来,既高兴又发愁啊。”叶大哥一边吸着水烟,一边向记者诉说着自己的心情。

马上就能住进新房了,为什么要发愁呢?

“想着要住进政府统一规划建设的新房,心里当然高兴。可是,我还差20多万元才能交齐这建设款。”叶大哥说。原来,村民们需要缴纳每平方米1100元的建设款才能住进安置房,叶大哥一家6口人,总共要了300多平方米的楼房,需要交纳30多万元的建设款。

叶大哥坦言,地震后,政府给每户补助了4万元帮助恢复重建。村里盖安置房征用了他家800平方米的土地,给了4万多元的补助款。这么一算,他还差20多万元的“窟窿”没有补上。让叶大哥发愁的另一个问题是,自己种花椒树的土地被村里征用后,主要的经济来源没了,将来的生活该怎么办?

其实,唐正云比村民们还要着急。“现在还没有开始规划建设的主要原因,一是龙泉社区受灾严重,地震后很多村民的土地界限模糊、难以区分,我们只好一家一户地重新梳理,目前这一工作已进行了90%;二是重建安置点建设在哪里,需要专家详细论证。预计4月份,我们就可以动工了。”

对于村民们发愁的问题,唐正云表示,重建安置房不可避免地要征用村民们的土地,征用100平方米土地,将返还村民15平方米的安置房内面积,征用1平方米土地将补助村民52.4元,以及2元的青苗费。同时,还会为村民们提供贷款。

“为了保证村民们今后的生活,我们建设的新居,除了具备居住功能,将更看重其经济价值。”唐正云告诉记者,龙头山镇未来将重点发展旅游产业,利用当地产银的特点,以首饰文化为抓手,打造旅游集镇,“到时,村民们将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过上富裕的生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