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陕西扶风2月21日电 题:“逆向迁徙”催生“候鸟过年”老人 作者 冽玮 李思默 中国农历羊年大年初三,跟随儿孙在西安过年的李青林和田当当两位老人,急匆匆地回到了扶风县西窑庄的老屋。按照陕西关中农村的风俗,从这一天起,家家户户摆宴待客。 西窑庄是陕西省宝鸡市扶(扶风)眉(眉县)岐(岐山)三县交界处的一个小村庄,“鸡鸣三县听”,村里人世代为农。34年前,高考恢复的第4年,李家长子李君科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成为全村人的骄傲。这些年,家里的兄弟姐妹也都陆续跳出“农门”。 俗话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然而一票难求的春运车票、长途跋涉的颠簸、不菲的人情往来,令回乡游子们不堪其负。曾几何时,在春运大潮中,携带大包家乡土特产的老人,成为去子女家过年的“候鸟”一族,上演了一场场亲情涌动的“逆向迁徙”。同时,将阖家团聚的成本从子女转移到父母身上。 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子女将父母接到城里过年。 陕西民俗学会副会长孔正一告诉中新社记者,作为一种另类的团圆方式,“逆向迁徙”是中国内地老人对当下经济、文化和社会变迁,尤其是家庭结构小型化、空巢化的一种回应和策略。 已经82岁高龄的李青林老人,左耳失聪,患有高血压;老伴田当当腿脚不方便,两位老人每次来西安过年,随身带着家乡的面粉和辣椒,就是为给孩子们做一碗地道的农家臊子面。 “城里很暖和,就是不习惯,解手我去外面的公共厕所,想磕下烟锅又怕磕坏了家具。这人住的房子,厕所到厨房才有几步远,咱农村的厕所都是盖在院子外头的”。李青林老人的话引得孙子们大笑。 为了让父母在西安过好春节,李君科特地买来秦腔CD,并准备了一个枣木墩子给父亲磕烟锅用;给习惯了热炕头的母亲,专门去淘宝网“淘”了个铜质的暖手炉。 春节期间,李青林和田当当所住的小区多了不少像他们这样的“候鸟”老人,两位老人藉此结交了新的朋友。 李君科告诉中新社记者,村里有子女在城市扎住根的,父母基本都进城过年。“平时父母喜欢在农村生活我不拦他们,但过年一定要接到城里。” 与李家一样,村里的刘宏哲和朱小军也把父母接到深圳和上海过年。 20多年前,刘宏哲考取上海的大学,毕业后留在当地工作,娶的是苏州籍媳妇。他的春节一直属于“人在囧途”。刘父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今年我们老两口到上海过年,让儿子轻松一些,还能多陪小孙子几天。”老刘说。 尽管留在子女家过年,许多老人对自己的老家仍念念不忘。 “家里的亲戚几十年了,没有哪一年不走动的。过年不待客,不合规矩,咱农村人把亲戚看得比自己还重。”田当当老人和老伴心里想的一模一样。 新春佳节,西窑庄家家户户门前张灯结彩,李家两位老人离开时,贴好的对联和福字依然鲜红。 中午,逐户拜年的西窑庄锣鼓队,来到李家门前,唢呐、铜锣、大鼓敲奏出喜庆欢快的韵律,让人感受过年的红火气氛。李青林老人笑眯着眼,拿出瓜子、花生和香烟招待,在他看来,“去儿子家过年,是一种妥协;回老家待客,则是责任和义务。”(完) |
相关阅读:
- [ 02-15]归乡“小候鸟”
- [ 02-13]“小候鸟”飞来莆田与父母团聚 偷跑出门迷失街头
- [ 02-12]春运动车上的归途“小候鸟”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