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科研经费不应成为“唐僧肉”
2015-02-12 06:57:04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陈玮 李艳 |
分享到:
|
日前,浙江大学原副校长禇健因涉嫌贪污、挪用公款、行贿、职务侵占、挪用资金、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犯罪被浙江省人民检察院移送审查起诉。 禇健以及中国工程院原院士李宁、南昌大学原校长周文斌等人的纷纷落马引起了公众对科研腐败的关注。最高检2月11日通报了查办科技领域职务犯罪的相关情况,显示科技经费管理制度不健全是引发犯罪的重要原因。 科技投入大幅增加,科技领域腐败有趋重苗头 “从2012年12月到2014年12月,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科技活动中贪污贿赂犯罪67人,包括县处级以上25人,具有教授、研究员等正高职称的11人,院士1人。从犯罪类型看,涉及贪污犯罪的52人,占77.6%,贿赂犯罪12人,挪用公款犯罪5人。从涉案金额看,1000万元以上3人,100万到1000万元20人,50万到100万元3人,50万元以下41人。”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总局副局长詹复亮在通报时表示。 近年来,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入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不断提速,我国科技经费投入大幅增加。来自科技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国家财政科学技术支出为6184.9亿元,同比增长10.4%。 但与此同时,科技领域腐败问题也随之愈演愈烈。“吃喝拉撒睡,都能挤占科研经费”,科研经费被个人拿来“发财”,大到出国旅游、购置汽车,小到充电话费、交通卡,科研经费以各种形式、各类名目流进了个人腰包。 虚假票据报销、成立皮包公司等,是科技领域腐败的典型做法 “一般人认为搞科研的大多学历高、素质高,不可能不懂法、不知法。实际上,利用发票套取科研经费的行为已构成犯罪,但很多科研人员并不了解。”詹复亮表示。 2011年,中科院原候选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球深部重点实验室原主任段振豪在审计中被发现,以在科研项目立项申请与执行全过程负责的职务便利,贪污100余万元而被移送司法机关。北京中级人民法院在审理中查明,从2002年至2011年的9年间,段振豪与其负责报销的行政秘书使用虚假的票据报销差旅费、复印装订费,骗取科研经费共计人民币124万余元。 |
相关阅读:
- [ 02-11]人民日报评论员: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
- [ 02-11]人民日报评论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大举措
- [ 02-11]人民日报评论员: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 [ 02-11]人民日报评论员:领导干部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
- [ 02-09]人民日报署名文章:泉州何以成“文都”?
- [ 02-09]人民日报评国人赴日抢购马桶盖:怪象背后有深层原因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