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资本外流是利还是弊

2015-02-08 10:57:01  来源: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唐丽萍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预期中的有序调整

资本流出特别是投机性短期资本的大量流出,会给经济发展带来不稳定因素,严重时可能出现金融危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热钱外逃”。

热钱具有短期逐利性、追求高额利润等特点。郭田勇认为,热钱的投机性短期内会给中国经济带来一系列不确定因素。首先,热钱大量流动易使投资者增强人民币大幅贬值的错误预期;其次,热钱大规模流动使得国际收支不平衡,破坏外汇市场稳定性,增加了央行调控货币政策的难度。

然而另一方面,人民币适度贬值有利于国内企业出口,鼓励企业走出去也必然带来资本的流出。管涛认为,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贸易顺差、资本流出”的格局必然会更加常态化。“这符合宏观调控和改革的方向,是一种预期中的、有序的调整。”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也表示,短期内资本的流入流出是正常的,不会影响经济总体方向,不能因为追求稳定的环境就放缓“走出去”的步伐。

事实上,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虽有所走低,但对主要贸易伙伴货币汇率总体继续偏强。去年,国际清算银行编制的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均创历史新高,全年分别升值了6.4%和6.2%,2005年汇改以来累计分别升值了40.5%和51%。

应对之策在于“练好内功”

如何应对资本流出的现象?郭田勇认为,根本之道在于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升级,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首先要鼓励科技创新,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其次要优化产业分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发展高科技含量的优势产业;三要合理利用外资,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实现经济结构平稳转型。”

考虑到资本大幅流出对货币市场稳定性的不利影响,赵锡军强调,通过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增强抵御外汇市场风险的能力和资本市场运作的能力,才能激发产业升级的动力,避免资本外流给外汇市场带来的风险。

“要调整出口结构,优化出口产品质量,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要优化外汇储备管理,提高外汇储备的利用率。最重要的是,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的市场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稳步有序地促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和国际化。重点是保持平稳的货币政策,实现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郭田勇说。

未来,我国跨境资金流动仍将面临很多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中国已经明确要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扩大资本市场的双向开放,这是大势所趋。开放以后,跨境资金波动可能会更加常态化。对此,管涛认为,一方面要增加容忍度,对于资本流入流出做好心理和措施上的准备;另一方面,要练好内功以更好地应对未来可兑换程度不断提高、市场开放不断扩大的新形势。 (光明日报记者 温源 光明日报通讯员 刘伟)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