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官员书法价格每平尺上千元 落马后30元无人问津

2015-02-02 17:26:17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陈玮 李艳  
分享到:

新华网北京2月2日电在陕西省清理了8名省管领导干部担任书协主席、副主席等问题后,近日曾任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行长的计承江,主动请辞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的职务……随着中纪委和各地加强对领导干部违规举办、参加书画展、笔会活动的清理,官员请辞书画、文艺协会“职务”渐成趋势。

专家认为,官员爱好艺术本无可厚非,但有些人刻意跻身书画、文艺圈在沽名钓誉之外,其实藏有不少借机收敛钱财、用权力实现寻租的行为,要根治“官帽”染指,必须要打掉这些腐败“暗门”。

摘帽咋就那么难?

“书法艺术历来清苦、艰难,但现在却成了 发财的事业。”河北省书法协会一位人士直言,“这些年出现了一些非常不好的现象,一些官员即使功力不足、笔墨欠佳却也能挤进协会,成了受追捧的大家 ,把浮躁之风带进了书画圈。”

河南省委原常委、郑州市委原书记王有杰自诩是一位“笔耕不辍”的书法爱好者,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出版有《王有杰书法集》。他在台上时,有评估其书法价格为每平方尺上千元。落马后,某拍卖行曾通过网络拍卖一副王有杰的书法作品,起拍价仅30元,却无人问津。

“人在台上作品就值钱,下了台便一文不值。”河北省美东律师事务所律师曹德全表示,“整治文化圈腐败若能形成刚性执法,对文化圈本身有极大的好处。”

甘肃省相关部门近日在回应“甘肃省书协设21名副主席”、其中还有部分官员兼职一事时表示,甘肃省书协设21名副主席是因考虑省情需要,承认部分兼职人员来自各党政机关。

甘肃省文联、书协的工作人员称,甘肃爱好书法的人口基数较大,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平。而且,省书协换届时副主席的数量是由于考虑了市州、民族、性别、人数、界别,又兼顾专业水准和组织工作平衡等实际情况而设定。

甘肃省文联已表示,根据安排和相关规定,今年甘肃省书协将进行换届改选工作,届时将严格按照确定主席团候选人。

“雅好”背后“暗门”多少?

“拥有书画协会的双重身份,能顿时让一些领导的作品价格走高,从无价变 天价。”一位受访的艺术家说,“更有甚者,一些协会则通过中间人或者网站来购买 大作 ,炒高了价格之外还能将钱款倒回官员手里。”

据书画界内部人士透露,书画腐败行为手段多多——

【利用假画收钱】一些地方领导干部名义爱好字画,但明知是假画赝品也收藏,想行贿的人投其所好,把假画当真画买走。河北当地曾有一名“要员”落马后,其家中搜出了多幅低质量的仿品字画。

【击鼓传花行贿】一些想行贿的人从某些不正当的书画机构买来书画,然后将书画送给官员后,这些官员再将书画原价“卖回”原书画机构,这样就能完成一个“洗钱”过程,名曰“三方共赢”。

【拍卖炒作行贿】一些人将书画送给拍卖行,通过貌似公正的市场行为拍出高价,其实暗地会有“专人”接盘,完成“行贿”过程。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世洲表示,法律对于行贿受贿的认定只限于财物,但现在却有不少“障眼法”,书画收藏的操作手法不胜枚举,使一些权力寻租和利益交换行为得到掩护,挑战了法律的底线。

“艺术品会形成很高的市场价格,一些官员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卷入腐败漩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何香久说,“艺术具有高度纯粹性、品格性,但如今竟成了贪腐多发之地,令人叹息。”

“雅贿”治理需有新突破

细观文化艺术领域的“官员腐败”,以书画作品为代表的受贿物真伪难分辨、价值有弹性,变现手段隐蔽多样,而行贿物价值的认定则让反腐工作遭遇新挑战,必须从制度建设上予以突破。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张力说,现在已出现了用不具有市场价值的物品用于行贿的新情况,用于做交换的假书画的价值仅存在于行贿、受贿双方,法律对于行贿物品价值的认定存在短板,而这直接影响定罪量刑。

按照现行法规,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达到一定数额,才能被认定为受贿罪。但用于“洗钱”的廉价或假书画等物品,是否仍根据其实际价值来认定,还没有明确规定。

王世洲表示,如果这些物品仅以实际价值认定,那么双方行为可能会逃脱掉法律制裁。他呼吁,对书画、文艺圈规范行为应加强制度建设,引入司法鉴定程序,还社会一个风清气正的艺术环境。

(原标题:书画圈“官帽”难除 “雅好”背后“暗门”多少?)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