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意见》强调,公共文化建设要“引入市场机制,激发各类社会主体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增强发展活力”。群众的需求和政策的支持,为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当下,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社会力量犹如刚露角的小荷,为各地的公共文化空间增添了一抹亮色,为各地的公共文化活动注入了一缕生机。同时,跟所有新生事物一样,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也遇到了成长的烦恼,面临着需要解决的问题。 “社会组织办成了政府一直以来想办的事情” 地处成都市青羊区西郊的中坝社区,居住着4000多位“新市民”,他们大多是近些年随着城市化进程而进城的农民。如何让这些“新市民”在物质上实现城市化的同时,进一步实现精神的城市化,一直考验着当地的管理者。 七八年前,当地文化部门曾实施“妇女文化提升计划”,试图以家庭妇女文化素质的提升来带动整个家庭的精神城市化,但由于种种原因,效果并不明显。 当地文化部门正有些沮丧时,2014年3月,一个名为“妈妈家”的“民非”组织在当地成立。“妈妈家”以“启民智、树新风”为目的,希望通过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和组织社区活动,培养社区居民感恩向上的生命观、家庭和谐的家风以及邻里包容互助的精神。 该组织的理念与当地政府多年的愿望不谋而合。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妈妈家”的第一个社区项目落地中坝社区。 在中坝社区“妈妈家”活动中心,可以看到,有的妇女在学习刺绣,有的在学习编织,还有的在彼此切磋厨艺。 “活动远不止你看到的这些。”中坝社区“妈妈家”项目负责人舒畅介绍,这里还有儿童早教、青少年社区素质课堂、老年保健养生课堂、家庭读书会、周末亲子厨房等常规活动,每个月组织邻里开心换房、邻里爱心帮、邻里才艺大展示等各种社区活动。 社区居民吴素霞自“妈妈家”成立就经常前来参加活动,现在“她的羌绣水平已经能当师傅了”。目前,“妈妈家”的服务范围已经超越了中坝一个社区,服务的市民达到2万人之多。 “政府给‘妈妈家’免费提供活动场所,代缴水、电、网等费用,并以购买服务的形式向‘妈妈家’支付一定的费用。”青羊区文体旅游局副局长杨喆话锋一转:“关键不在于政府花钱的多少,而在于通过将社会力量引入公共文化建设,办成了政府一直以来想办而办不成或办不好的事情。” “社会力量像乡村公共文化建设中的毛细血管,帮助政府把服务的触角延伸到了乡村的最后一公里” 国家为解决农民看书难问题,近些年投入巨资在全国农村兴建了60多万个农家书屋,基本实现了全覆盖。然而,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农家书屋的利用率并不高。 成都市大邑县文广新局副局长陈奇以该县200多个村的农家书屋为例介绍说,这些农家书屋有的建在村干部家里,有的建在村委会,没有一个是专人管理的,非常不方便村民借阅。有的农家书屋建成后,甚至把门一锁了事。现实中,“很多农家书屋里的书都躺在那里睡觉”。 成都市“3+2读书荟”的介入,一下子让大邑县的农家书屋热闹起来,也唤醒了沉睡的图书资源。 总部设在大邑县杨古镇的“3+2读书荟”,是一个民间公益阅读推广机构和知识分享平台,它以“互助式公益”和“书馆+志愿者+读书荟”的模式,积极推动乡村阅读活动。 “3+2读书荟”,目前自办7家书馆,托管2家农家书屋。托管农家书屋后,“3+2读书荟”首先为每个农家书屋配备了一名专职工作人员,保证农家书屋的大门随时为村民开放。 “此外,我们还努力推进农家书屋的规范化,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据“3+2读书荟”负责人李佳介绍,他们接管农家书屋后,为每一册图书都分门别类进行了编号,以方便村民借阅。他们还让各农家书屋和书馆之间的图书流动起来,彼此实现了图书资源共享。为了普及知识、指导村民的阅读活动,他们定期在各农家书屋举办知识讲座和各种读书会。“3+2读书荟”,像一条鲶鱼,把大邑县的乡村阅读环境,一下子搅动了起来。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3+2读书荟”自办的各种书馆,跟农家书屋和乡镇文化站一样,完全向社会免费开放,而且设施更齐全,阅读环境更好,这在农家书屋和乡镇文化站之外,进一步增加了乡村图书资源的供给。 “‘3+2读书荟’这些社会力量,就像乡村公共文化建设中的毛细血管,帮助政府把服务的触角延伸到了乡村的最后一公里。”陈奇说。 |
相关阅读:
- [ 02-01]社会|网曝安徽省国土厅干部酒后打人|老人花30元嫖娼 被偷170元后报警
- [ 01-31]社会力量办文化 构建公共文化新格局
- [ 01-31]国内|广东高校女生超男生6万 中国或迎女性高学历社会|中学请家长监考
- [ 01-31]广东高校女生超男生6万人 中国或迎来女性高学历社会
- [ 01-31]社会|“挖洞代表”李宝俊公开道歉|中学请家长做监考老师 学生很新鲜
- [ 01-30]芒果730节目带将启动 《良心》大打社会热点牌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