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屋再造保留古建本色 旅游资源不是不能开发,但如果不会开发,不如不开发 婺源石耳山脚下,曾因“晒秋”闻名的篁岭已经成为婺源乡村旅游的热门景区。在粉墙黛瓦、雕梁画栋中,20余座古建与村中原始徽派民居交相辉映,古建民居客馆“怡心堂”就是其中一座。 “怡心堂”在婺源徽派古建筑体系中有独特资源价值。2012年,“怡心堂”花窗门片被盗,木结构横梁断裂、多处腐烂塌陷,当地镇政府因为重重困难无力实施保护。2013年10月,由篁岭景区全额出资,将“怡心堂”整体异地搬迁并修缮保护。镇政府资产权属不变,篁岭景区拥有经营使用权。 “一砖一瓦不动,将北京的故宫整体搬迁到横店后还能叫故宫吗?”有人质疑,中国古代建筑往往因地制宜,环境赋予建筑的意义可能大于建筑本身,离开了原生环境,这些被保护起来的古建是不是只是木乃伊? 婺源篁岭景区董事长吴向阳说,中国建筑确实要讲究与环境的融合。篁岭搬迁的20余座古建没有离开大徽州,徽派村落的背景没有改变。搬迁时,必须在篁岭找到能跟原生环境非常吻合的条件,才会选择搬迁。“当我们告诉参观古建的客人这是搬迁过来的,他们大部分都不相信。” 吴向阳说。 不光是“怡心堂”,就在前几年,篁岭这个有着500多年历史的徽州村落,曾因房屋倒塌、村庄空心化等问题一度濒临衰落和消亡。2009年,婺源县乡村文化公司通过置换产权,整体搬迁,让失修的古宗祠重新矗立,破败的众屋再获新生…… 旅游资源不是不能开发,但如果不会开发,不如不开发。一些旅游开发者为旅客便捷甚至游客期望大改大造,造成古村落“日新月异”“千镇一面”。篁岭如何平衡旅游开发与村落保护的关系?吴向阳说,篁岭改造主要集中于基础设施,80%的房屋都是原貌,村庄样貌肌理基本没有变化。“尽最大可能保留古村落原貌,而不是对它进行园林化景观化,是篁岭成功的秘诀。” 对于拥有“古建筑博物馆”之称的婺源而言,还有更多的“怡心堂”需要被保护。很多村落古民居年久失修,处于“自生自灭”状态。加之利益驱动,许多古民居被 “外卖”至全国各地,屋内能拆的花窗、花坊等木雕构件也被拆卖,剩下的空宅只好任其倒塌重建。 位于婺源县清华镇的九思堂是乡村旅游开发保护古建的另一种模式。吴志轩说,“我把房子租下来,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进行修缮,用来经营徽商文化度假宅院。” 用作度假宅院的古屋必须满足现代人对于舒适度的要求,改造过程中如何保持古屋原有的韵味?吴志轩说,徽州古建工艺大多体现在其公共空间,如楼下的天井、厅堂,而楼上空间价值相对较小,而我们的改造恰恰集中在楼上。对于公共空间,尽量按原貌恢复;对楼上客房,进行隔音、保温、卫生、采光改造。房屋主人汪兴昌对现状很满意,“祖屋保住了,我们还有收益,很好!” |
相关阅读:
- [ 10-05]江西三清山:游客被堵栈道5小时 小女孩冷得发抖
- [ 10-03]江西三清山游客排队8小时未上山(图)
- [ 09-18]向莆铁路一路美景:三清山龙虎山大金湖武夷山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