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27日讯(记者栾微)“如果不是我们几个人反复劝吴坚继续当这个村主任,他也不能这么年轻离开我们!”在去往新民村的路上,村民白玉新不知道叨咕了多少遍这句话,对于吴坚的过早离世,他和当初几个力劝吴坚续任村主任的村民说不出后悔。
白玉新和吴芳勇正在看吴坚生前设计的新民村规划图。记者栾微 摄
新民村位于哈双公路向东4公里处,一条两公里长的崭新沥青路穿村而过,路两旁的简洁的路灯和跟城里一样林立的小商铺,让这个小村庄看起来更具城市化。这条名叫致富路的主干路,正是白玉新他们念念不忘的吴坚生前时任村主任时完成的,却从没想到这条让村民享受到了无尽的便利的公路,竟也成为吴坚生命的终点。
“这条路原来两边都是垃圾,更别说路灯了,天黑了就只能在家呆着,家家门口垃圾大包堆小包,下雨天出行更成了问题。”去新民村的路上村民苍奎山和几个村民不停地说着这几年村里的变化,“原来我们村两委没有办公地点,都跟打游击似得,并且窗户经常被砸。”新民村是乡政府所在地,但这个村由于没有好的带头人,村民生产生活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善。有时村里也想为村民按个大喇叭(有线广播)或打一眼抗旱井,却招致一片反对声,原来是村民想着法儿与村干部作对儿……每一任村委会主任都干不到两年。
村民白玉新和吴芳勇看吴坚生前做的新民村规划图。记者 栾微摄
面对这个让人焦头烂额的烂摊子,几个跟吴坚比较熟悉的村民立即想到了吴坚。
吴坚生于上世纪50年代,最初他只是乡生产队技术员。后来,对玉米育种痴迷的他辞去种子站站长职务投身种子研发。可他的试验田却年年往里搭钱。生活的窘迫、育种的艰难没有动摇他的决心,他就像一粒种子,扎根黑土,生根发芽。近十年时间,他选育出多个玉米品种,并取名“丰禾”。
1992年,科研领域开始向民营方面开放。吴坚趁机成立全省第一家民营育种科研所——双城市丰禾玉米研究所,并将前景看好的几个品种分别命名为“丰禾10”、“丰禾9”等丰禾系列。为了加快育种速度,他克服资金困难,在海南开辟繁育基地,一干就是七八个冬天。终于,丰禾10号玉米选育成功,填补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没有玉米当家品种、全省没有高赖氨酸品种两项空白,并大面积推广种植。一时间,省内外多家种子公司纷纷找上门来,以超百万元的高价要买断品种专利权,都被他一一拒绝了。
经过不懈努力,他先后培育出丰禾玉米系列11个新品种,并推广到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省区,完成国家认定技术成果11项。吴坚也荣获全国农村优秀人才、全国劳动模范、国家星火科技先进工作者、国务院特殊津贴等近百项殊荣。累计推广种植面积6000多万亩,为国家累计增加社会效益近50多亿元。吴坚成为名震一方的千万富翁。
而在大家的印象中,吴坚永远都是一件夹克衫,一双旧皮鞋,好几年都不变,“走到哪儿闲事管到那儿”的人大代表。吉林农户买到假玉米种子,他跨省为该屯上百户村民追回损失;在三亚机场,两位老人因航空售票错误无法登机,他找机场高层交涉;在车站等车遇到贫困母女,他代交学费,还把人家16亩田全种上……连续三届市人大代表的近十余年间,群众来信来访他件件倾力协调,还帮农民工讨薪70多万元。
就这样一个闲不住人的企业家在2008年时被众人推举他成为村委会主任。全村2000多人投票,有1800余票投给了他。在就职仪式上,他深深鞠下一躬,话语不多:“我当村委会主任,是回报父老乡亲来了,绝不辜负大家的厚望。”
每次说起吴坚的事儿,文立恒都忍不住流泪。记者 栾微摄
“把新民村建成兴十四村,老吴有个五年规划。”白玉新在村委会找到吴坚亲手设计的新民村规划图说,吴坚一心想改变这个他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村庄落后的面貌和村民们的生活。后来,村民们发现,吴坚对大家的回馈,远远超过他们当年只是举手之劳的邻里相助。
吴坚想让新民村保持乡村清新的特点,村民们享受到城里人的便利生活。其实,他改变村庄的行动,早在当上村委会主任前就已经开始。
之前,村里房前屋后都是垃圾,吴坚自掏20多万元购置3台垃圾清理车辆;有屯子夜晚一片漆黑,他给安上了路灯……吴坚上任后第一件事,是在村前废弃垃圾地上建起一个设施齐全的休闲广场。这逐渐改变了村民的文化生活:以前不少人农闲时打麻将,急眼就打架;现在在广场上扭秧歌、唱卡拉OK,村民间交流也多了。
当市人大代表,吴坚兢兢业业,事关农村学校、农资等数十件基层问题提案件件紧盯。当村委会主任后,他将这种在公职上负责、务实的作风移植到了村里公务上。
2009年初,吴坚带领村委会借鉴城市发展的思路,改造、建设新民村——吃水各屯自供变成了全村集中供水、净化入户,全村道路全部铺筑水泥路面,村子招商也被提上日程……2008年全村人均收入4700元,到2012年已翻至1.3万元。2010年,新民村还被评为市新农村建设样板村。
在吴坚主持下修筑的村级主干道,甚至铺设了完善的地下排水设施。而吴坚的考虑更长远:未来城镇化发展,设施完善是必然的。
吴坚生前主持修建的休闲娱乐广场。记者 栾微摄
“村里哪有钱修那些工程,施工单位都是冲着吴坚的名字和公司干的。”吴芳义说。担心事务繁杂与身心操劳,在村委会换届选举前,全家人强烈反对他参选。老伴一气之下冲口而出:“再当村长咱俩就离婚。”可第二天村官和村民们就找上门来,后来他默默地告诉家人“我还得干”。吴芳义终于确信:“他放不下乡亲们,别人没法改变他。”
无法被人改变的吴坚,多年间却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和人生。
谁家遇灾逢难,他成千上万元地捐;哪个孩子上不起学,他直接资助;公司育种用工,他优先照顾困难户……为解决残疾人保障问题,他将关系找到儿子这儿——吴芳义认识残联的人。现在,不少新民村残疾人都被纳入政府保障范围。
吴坚当村委会主任,每年应发的工资等收入约两万多元。上任后,他一分钱未领——这笔钱成为困难户救急的“救济金”。他说:“我有没有这笔工资无所谓,但用它真能帮村民解决点问题。” 2010年秋天,全村最“有名”的贫困户高永德搬进了新居,三间大砖房红彤彤的新民村,锃明瓦亮的塑钢窗晃得人睁不眼睛。高永德说,没有吴坚,他这辈恐怕住不上新房了。十余年来,他一直为公益事业、扶危济困、乡村建设等捐款捐物,总值超1000多万元。
2014年6月5日早,吴坚上班就赶到双城市财政局,协调道路建设资金。恰好,双城交警大队民警也来到村里设计限高护拦。
办好第一件儿后,吴坚着急往回赶,并一再催促司机快一点儿。不幸的是,他乘坐的小车因避让对向车辆失控而撞在大树上。一心扑在新民村事业上的吴坚,连一句话都没有留下,就离开他忠爱一生的新民村。
吴坚去世后,他当年建的广场上,村民停止了一切娱乐活动。7日早晨,下雨,吴坚告别仪式在双城殡仪馆举行。人们自发从四面八方赶来。村民们三五合伙乘上小轿车、面包车、电动车纷纷涌向这里。
从双城殡仪馆到墓地乾坤园,路程25公里,送行的车流几乎没断过。72岁的周景芳在双城生活工作一辈子,他说:“从未见过这么大规模的送别队伍。”
直到现在,白玉新他们都觉得吴坚的离世不是事实,每天他们都要在广场上走上两圈,想着吴坚的各种好。
“他不在了,但我们和村子的联系断不了。”两个儿子吴芳义和吴芳勇身上依旧保留了吴坚身上的质朴。衣着极其普通,坐在眼前也很难相信他们是“富二代”,一家人的户口还都留在新民村。
“父亲生前一心扑在新民村建设上,现在他不在了,我们还将协助新任领导完成父亲的新民村五年规划。”二儿子吴芳勇说, “村里有父亲的情感。今后村里有需要,力所能及的事,我们会在所不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