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伊拉克军队在该国北部和西部开展的军事行动中,击毙至少21名“伊斯兰国”组织武装分子,并收复3座村庄。“伊斯兰国”组织的大本营在叙利亚和伊拉克。在中东地区,与“伊斯兰国”组织并驾齐驱的另一个极端组织,是活跃在也门的“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
恐怖主义势力恶性膨胀,加剧了中东多个国家的紧张形势和动荡局面,也破坏了世界的安宁。人们不禁要问:“伊斯兰国”和“基地”究竟是两个什么样的组织?二者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它们不断坐大对地区格局带来什么影响?中东各界对两个组织有何看法等等,都值得人们探究和思考。
“伊斯兰国”和“基地”组织是两大毒瘤
“伊斯兰国”组织的前身是“基地”组织在伊拉克的分支——伊拉克“基地”组织。近年来,叙利亚内战及伊拉克局势持续动荡为该组织的壮大提供了条件。在合并了其他几支宗教势力后,该组织于2013年4月成立“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2014年6月,又宣布成立“伊斯兰国”组织。
“伊斯兰国”组织与“基地”组织虽然拥有共同的终极目标:要在世界上建立“最纯洁的伊斯兰国”,施行严格的伊斯兰教法,但在战略部署方面,二者存在严重分歧。在获取新的支持者和资金方面,双方也在激烈竞争。
“伊斯兰国”组织“建国”,其领导人巴格达迪自封“哈里发”,明显损害了“基地”组织在全球“圣战”中的正统地位。去年2月,“基地”组织发表声明,声称切断了与巴格达迪的所有联系。此举显示出“基地”组织与“伊斯兰国”组织已处于决裂状态。
“基地”组织以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偏远地区为中心,试图通过在全球发展分散的下层组织来达到其终极目标。同这种遍地开花的战略相比,“伊斯兰国”组织则更倾向于领土兼并、建立政权的稳扎稳打式战略,最终实现“哈里发帝国”的梦想。据美联社报道,“伊斯兰国”组织近日试图在阿富汗南部地区建立新据点,甚至想从阿富汗塔利班内部“挖人”。长期以来,“基地”组织视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为其后院,但随着“伊斯兰国”势力的介入,两个组织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冲突。
以也门为据点的“基地”组织活动大致可分3个阶段:20世纪末至“9·11”事件期间是“基地”组织在也门的渗透阶段;2001年至2006年是也门“基地”组织遭受重创的时期;2006年至2009年,也门“基地”组织卷土重来,并与沙特的“基地”组织合并成立“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近年来,该组织利用也门和地区局势动荡,展开了新一轮恐怖主义活动。
美国传统基金会阿利森外交政策研究中心中东事务高级研究员詹姆斯·菲利普斯认为,“基地”组织与“伊斯兰国”组织的竞争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权力斗争可能会消耗他们的实力,另一方面,也可能引发“恐怖竞赛”——看谁能够针对西方发动规模更大的恐怖袭击。
埃及开罗大学政治系教授哈桑对本报记者说:“‘伊斯兰国’组织比‘基地’组织在意识形态上更加极端。这两个组织重建联盟恐怕是不可能的,但不管怎样,它们都是人类社会肌体上的两颗毒瘤。”
全球反恐将面临更多挑战和严峻考验
随着中东地区极端组织和恐怖主义的强势反弹,中东各界围绕“伊斯兰国”组织和“基地”组织展开了大量讨论。有人认为,中东地区复杂的教派、政治纷争,是这些组织得以生存、发展的根本原因。还有人认为,“伊斯兰国”组织的出现和“基地”组织的张狂,是美国失败的中东政策造就的恶果。
中东一直是宗教、民族矛盾的多发地。近代以来,中东政治变迁又与西方地缘扩张密切相关,特别是列强对中东的不断征服和压迫,引发伊斯兰世界对西方持续的憎恨和反抗。
“9·11”事件后,美国发动了两场反恐战争。阿富汗战争虽然推翻了塔利班政权,打散了“基地”组织,但后来的伊拉克战争又为“圣战”分子提供了新的温床。2011年爆发的“阿拉伯之春”社会政治运动,不仅加剧了中东的动荡,也给伊斯兰激进主义、宗派分裂、教派冲突打开了新大门。经济与民生问题的日益突出、宗教与世俗的严重对立、地方和部落势力不断坐大、多国内战旷日持久和外溢效应蔓延等等,都是恐怖主义滋生的温床。
2014年6月,“伊斯兰国”组织攻占伊拉克西部、北部和叙利亚东部大片领土,一度进逼至巴格达以西20多公里区域。目前,“伊斯兰国”组织武装人员已超过10万人,实际控制区域近30万平方公里。伊拉克政府军和库尔德武装在伊境内多地与“伊斯兰国”组织持续激战,局势胶着。自去年8月开始,美军对“伊斯兰国”组织发动超过2000次空袭。
更令人忧虑的是,受“基地”和“伊斯兰国”等恐怖组织的蛊惑,许多欧洲青年前往伊拉克、叙利亚加入“圣战者”大军。还有一些青年在接受恐怖组织系统培训后回国,蛰伏等待恐怖组织的指示,伺机发动袭击。据统计,截至去年10月,超过1000名法国人曾经或正在叙利亚和伊拉克等国参战,其中200多人已返回法国。美国情报机构的研究报告认为,除西亚、北非、中亚和北高加索地区等恐怖主义重灾区外,欧洲将成为“圣战者”发动攻击的新目标。
随着恐怖势力蔓延“全球化”、恐怖分子“本土化”、策划手段“高端化”和袭击形态“独狼化”,全球反恐将面临更多挑战和严峻考验。加强国际合作,以统一的标准共同打击恐怖主义,才能有效遏制直至根除恐怖主义。记者刘水明 王云松 韩晓明
>> 点评
李伟(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安全与战略研究所研究人员):当前,“伊斯兰国”组织与“基地”组织成为世界两大恐怖主义毒瘤,亟须国际社会携手应对。一是促进地区稳定,防止暴恐流毒扩散。国际社会需着重根除当地暴恐土壤,如提升当地政府治理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缓和民族和教派冲突等。二是加强国际合作,形成反恐合力。国际社会需防范伊拉克、叙利亚等地的恐怖分子跨境流动,加强网络反恐和金融反恐等,以有效应对恐怖分子的外溢回流和网络渗透等现象。三是提倡不同文明之间和谐共存。因此,亟须提倡不同民族、宗教之间的文明对话与包容发展,缓和不同宗教之间的对立情绪。
实际上,恐怖主义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因地制宜,采取治标治本之策,加强国际合作,恐怖主义就能得到有效控制和根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