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文化 > 正文

保护历史文物,留住民族的“乡愁”

2015-01-11 19:34:05 邓海建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责任编辑:林晨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为什么要像生命般保护历史文物?一来,文物是历史见证,是不会说谎的历史存档。我国商代以前的历史,便是完全靠地下出土文物得以证实和恢复。更近的例子,譬如去年底,网友晒珍贵抗战文物图片,就是对南京大屠杀历史不容置疑的佐证。二来,历史文物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贵物质和文化财产。此前,圆明园鼠首和兔首铜像回国、皿方罍合体……几乎每一次海外文物的回流,都会受到极大关注,也都要付出高昂的“代价”。去年,第四届文化财产返还国际专家会议还专门通过了《敦煌宣言》,这是中国首次主导制定文物返还领域国际性规则,也说明中国更深刻意识到在地大物博的中华大地上,历史文物不能随意洒落。三来,历史文物是民族与国家的“根”与“源”。它不仅是旅游资源,也不仅是地理变迁、水文、地震等讯息的“记录者”,更不仅是文化艺术创作与现代科学技术的“肩膀”——更重要的是,它凝结着民族情感,凝聚着国家共识,自然而然地生成一种深沉而磅礴的伟大力量。

就国际社会而言,从1931年的《雅典宪章》,到1964年的《威尼斯宪章》,“历史文物建筑的重要价值和作用”被人类所敬仰,“将其视为人类的共同遗产和历史见证”,亦成为国际社会的通识。在中国梦的版图上,包含历史文物保护在内的中华文化的承续与繁荣,既是情感表达,也是重任兑现。在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及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指引下,保护好中华历史文物,也即留住民族的“乡愁”!(邓海建)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