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丝绸之路”或催生“人民币区”——访迪拜国际金融中心前首席经济学家赛迪
2015-01-06 22:47:13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张海燕 周艾连 |
分享到:
|
新华网迪拜1月6日电(记者李震 刘瑜茜)迪拜国际金融中心前首席经济学家纳赛尔·赛迪日前接受记者专访时说,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壮大,人民币国际化将继续加速前行,而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将有助于推动“人民币区”的形成。 赛迪告诉新华社记者,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金融霸权被削弱,全球经济活动的重心转向亚洲和其他新兴经济体,“这种结构性转变是由人口构成、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高储蓄率、贸易开放、外国投资增加等多重因素所驱动”。 “中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到2013年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按照购买力平价来衡量,到2014年底前,中国经济占全球的规模将超过美国,达到16.48%,”赛迪说。 赛迪认为,在巨额贸易和诸多货币互换协议的支撑下,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将在2015年继续加速。这将有利于强化中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主导地位。中国在与亚洲、非洲的新兴经济体经贸往来时也将因此拥有更多优势,因为“‘中国制造’能与这些国家现阶段的购买能力相适应。” 赛迪说,目前全球能源和资源贸易的主要货币仍是美元和欧元,阿联酋在与中国进行石油产品交易时,大多还是以美元计价,并通过美元清算银行进行处理,无疑增加了交易成本和支付风险。人民币国际化将使双方的经贸交往更加便利高效。 赛迪认为,中国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将把中国和众多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更紧密地融合起来。“展望未来,这个战略可能带来三方面的变化,一是全球经济和金融治理体系的转型,二是人民币真正成为国际货币,三是服务于新兴经济体的中国资本市场将能与伦敦、纽约等传统资本市场相抗衡”。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未来将逐渐形成一个类似欧元区的‘人民币区’,在这个区域内,多边贸易均可使用人民币结算。中国的商品、服务和投资也将因此进入更多新市场、新领域,逐渐远离对美国和欧洲市场的依赖,”他说。 赛迪还认为,世界政治和经济新秩序的出现,将促使美国等国重新评估他们的对华政策。“基于中国的崛起,现有的国际治理机构,如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必须进行改革,以适应持续增长的中国力量”。 |
相关阅读:
- [ 11-17]沪港通正式开通 梁振英赞其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 [ 11-06]自贸区金改助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实现关键一跃
- [ 03-18]IFC福州国际金融中心 特惠写字楼限时抢购中
- [ 09-11]分析称设自贸区将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制度环境
- [ 09-11]国际金融中心排名台北前进6名 名次稳中有升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