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2015年,世界进入“中国世纪”?

2015-01-01 17:58:39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唐丽萍 唐丽萍  
分享到:

新华网北京1月1日电 1941年,美国《时代》周刊联合创办人亨利·卢斯发表了著名的《美国世纪》:“美国的经验是未来的关键,它将成为国际社会的领袖。”

74年后,美国《名利场》杂志发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施蒂格利茨撰写的《中国世纪》:“中国经济以拔得头筹之势进入2015年,并很可能长时间执此牛耳,即使不能永久保持。中国已回到它在人类历史上大多数时间里所占据的位置。”

世界,真的要进入“中国世纪”?

依据什么说是“中国世纪”?

施蒂格利茨的“中国世纪说”,主要依据是经济学家们推算中国经济规模已在2014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4年10月份发布报告称,按照购买力平价,当年中国经济规模将达17.6万亿美元,超过美国的17.4万亿美元。此前,世界银行也发布了类似结论的报告。

所谓购买力平价(PPP),是不同国家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格比率,指在基准国的一单位货币所能购买的对比国的等量货物和服务所需要的本币数量。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同样一个汉堡包,在美国卖4美元,在中国卖16元人民币,那按“购买力平价法”,人民币和美元的购买力平价汇率就是4:1。而按市场汇率,人民币和美元的汇率约为6:1。

很多专家认为,“购买力平价法”并不科学,忽略了资本流动、贸易成本和非贸易壁垒、劳动力流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曾表示:“到目前为止,包括联合国统计委员会组织的PPP研究仍被公认为属于研究、探索性质。所以用这种方法来衡量中国和美国的经济总量只具有参考价值。”

联合国全球经济监测中心主任洪平凡告诉记者,用购买力平价衡量各国国内生产总值在理论上有一定道理,但在实际操作中面临很多问题,如物价统计样本的局限性,一些产品和服务价格的不可比性等。

显然,用两种不同的汇率去比较两国经济总量,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按照市场汇率折算,美国经济规模仍位居世界第一。不过施蒂格利茨采用的还是“购买力平价法”。他在文章中感叹:“书写2014年的历史时,人们需要留意一个几乎被忽视的重大事实:这一年,是美国能号称自己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的最后一年。”

确实,时间是根魔法杖。虽然人们对“购买力平价法”存有异议,认为它倾向于高估中国的本币购买力进而夸大其经济规模,但即便按市场汇率,中国经济总量在十年内超过美国,几乎没有悬念。

中国已第一?网民很淡定

通常情况下,“世界第一”的称号总是让人陶醉,但中国网民却很淡定。新华社“新华全媒头条”以“世界将进入中国世纪,你怎么看?”为题,在新华网、腾讯网发起民意调查,有近10万网民参与。大多数网民对“中国世纪”说法审慎而冷静,人们更关心自身生活水平、中国未来如何发展等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网民普遍认可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并将原因归结于改革开放(51%)和抓住了全球化机遇(35%),但超过半数网民并不认同“中国世纪”已经到来的说法。的确,据世界银行最新统计,即便按照可能存在高估的购买力平价法,2013年中国国民人均收入也不到美国的四分之一。

“就目前而言,居民的富裕程度是中国与美国之间的主要差距,也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潜力和空间所在,”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经济学教授舍福尔德告诉记者。

其他一些数字也能说明问题。按世行统计,中国每千人拥有汽车量在2011年达到69辆,而美国同期是786辆。2013年,中国每百人享有互联网接入的约为46人,而美国是84人。而2014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预计为54%,美国已达到81%。可以想见,弥补这些差距,中国还要追赶很多年。

调查也显示很多网民希望自己的生活水平能与国民生产总值同步增长,大多数网民认为中美两国民众的生活水平“仍有差距”。

中国网友“老张”在调查中留言:“中国经济,特别是人均经济指数还是很低的,现在的关键在于需要质量,提高人民的整体生活水平,不要被经济数字冲昏头脑。”

美国人怎么看?

“新华全媒头条”同时在美国社交网络发起了相关讨论。对中国“夺走第一”的说法,多数美国网友表示置疑,认为中国还有很大差距。也有不少人认为趋势难以阻挡。网友“neutronJK”说:“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成为最大经济体,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另一名网友“John Jacob Dingleheimer Schmitt”说:“这实际上是个好消息。美国需要停止自我标榜‘独一无二’,开始正视自己。”

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今后几十年美国可能仍将比其他任何国家都强大,但美国已不是“唯一的老大”。问题是,一向以“世界领袖”自居的美国会甘心吗?

美国总统奥巴马今年5月发表演讲时声称,美国要成为“未来100年的世界领袖”。

有人想起了日本。在日本经济奋起直追的上世纪80年代,美日间的贸易摩擦和金融争斗连续不断,最终以日本陷入“失去的20年”而告终。现在,中国会成为美国新的打压对象吗?在高达七成多的中国网民看来,这种可能性很大。

如果这种情形真的出现,那对于中美和世界都不是好事。施蒂格利茨警告:“美国如果把中国的收获看成自己的损失,就会竭力进行‘遏制’,想方设法限制中国的影响力。此类行动最终将被证明是无用功,而且还会损害人们对美国的信心,损害美国的领导地位。”

对于美国的看法,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阮宗泽指出,从过往历史看,新兴大国和守成大国之间产生矛盾的根源就是零和思维,正是这种思维导致了双方的不信任,继而引发激烈的冲突。

他认为,中方提出“新型大国关系”这个概念不失为一招妙棋。这个概念的核心在于增进互信,破除你输我赢、你失我得的僵化思维。只要将对方的发展视为机遇而不是威胁,那么,足够大的太平洋绝对容得下两个世界大国。

怎样才是“中国世纪”?

未来纵然难以预知,但历史总是有迹可寻。很多人认为,经济总量“世界第一”这个宝座的易手,往往是世纪更替的一个信号。上一次出现类似情况是在1872年。当年,美国经济总量超越英国。

70多年后,美国成为国际事务的引领者,主导构建了联合国、布雷顿森林体系等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美国的商品、资本和文化开始风行世界……

目前,美国的软、硬实力依然独占鳌头。它每年的军费开支比其后10个国家防务开支的总和还多,有着全球最多的一流大学,是全球文化创意和技术研发的主要中心。美国在世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有巨大话语权,依然是现行全球治理机制的主导者。

实际上,中国网民对此十分清醒。“中国世纪”也好,“中国崛起”也罢,路,还是要一步一步走。高达65%的网民认为,继续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才是当下之要务。

若论“中国世纪”,超过半数网民认为,经济实力不能作为首要的评判标准,国家软实力提高、在国际机构和国际事务中承担应有角色,是关键。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中国世纪”终会出现。不过,历史绝不会是简单的重复。新的世纪,应当是和平的世纪、合作的世纪、共赢的世纪。(参与记者:韩墨、王丰丰、王希、刘一楠、马晓燕、黄继汇、文史哲)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