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生幸福看新政新风——2014民政领域亮点扫描
2014-12-28 18:48:15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王琼 李艳 |
分享到:
|
新华网北京12月28日电 再过几天,2014年就要和我们说再见了。在这一年间, 民政领域改革创新的步伐不断加快:健全社会救助制度、拓展社会福利服务、完善社会组织管理制度……随着一系列新政策、新举措的出台,老百姓的生活发生哪些变化?新政能否真正落到实处?落实过程折射出怎样的政风?带着这些问题,新华社记者在山东、广东、浙江等地进行了采访。 临时救助:变“领”为“送”解燃眉之急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万德镇大刘庄村民李成燕一家,遭遇一连串不幸。大儿子一出生就患有肢体瘫痪,为给孩子治病,家里花光所有积蓄。2011年,李成燕查出患有乳腺癌,并进行了手术。今年7月,李成燕的丈夫又因意外死亡,整个家庭因此蒙上了厚厚的阴影。 得知这一情况后,长清区民政局立即采取临时救助措施,主动安排万德镇民政所“先救助、再补手续”,当天就把5000元临时救助金送到李成燕家中。 作为一项以解决城乡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问题为目标的制度,临时救助制度填补了我国社会救助体系存在的空白。今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明确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将建立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抓紧完善配套政策措施,确保2014年底前全面实施临时救助制度。 民政部部长李立国此前表示,各级民政部门在全面建立实施临时救助制度过程中,要坚持托底线、救急难,坚持便民利民,坚持改革创新。 临时救助金变“领”为“送”,遇到“急难”情况下还可由民政部门先行垫付、再补手续,正是长清区民政局推出的贴心惠民举措。 长清区民政局局长梁艳玲介绍说,过去的救助程序比较僵化,经群众申请、村居调查、街镇核批、区级备案后,把资金拨付到民政所,再由当事人前往民政所领取。 “考虑到像李成燕这样的家庭,一家老小都要靠她照顾,再要求她到民政所领钱不现实,所以我们就变‘领’为‘送’,把临时救助金直接送到老百姓家中。”梁艳玲说。 |
相关阅读:
- [ 12-26]明年厦超1300社区有"鸟箱" 多数民生商品共同配送
- [ 12-26]民生社区银行 助力普惠金融
- [ 12-26]解读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系列举措
- [ 12-25]福建多个民生领域将推责任险 还将推出巨灾保险
- [ 12-25]解读国务院部署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系列举措
- [ 12-24]点亮希望的路灯 民生银行援助翠竹希望小学纪实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