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丝绸之路上,反弹琵琶的女子曼舞婆娑,缤纷花雨冉冉飘落…… 看完国家级精品舞剧《丝路花雨》,安徽籍90后大学生蔡小文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她来到了敦煌,在沙丘状的莫高窟游客中心,《梦幻佛宫》球幕电影让她惊艳:佛像衣服的褶皱,人物的细微表情都看得一清二楚,仿佛触手可及…… 莫高窟“数字体验结合实体洞窟”的双重参观模式,给游客带来全新体验。屡被“点赞”的莫高窟数字化工程,正是甘肃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重要内容之一。 顶层设计,规划高屋建瓴 坐拥7000多处古文化遗址和7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甘肃富集的文化资源让人羡慕,但落后的现实却令人扼腕。 基于对省情的考虑,甘肃开始探索一条经济欠发达但文化资源富集的地区科学发展新路子,助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2013年,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获批为国家级战略,成为迄今为止国家批复的唯一以文化为主题的发展战略平台。 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说:“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既是响当当的牌子,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必须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历史机遇,全力以赴把传承创新区建设好,谱写中国梦的甘肃美好新篇章。” 这样一盘前无古人的文化大棋,如何来下? 甘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迅即成立由省委书记王三运、省长刘伟平亲自挂帅的协调领导小组,着手顶层设计,下设14个工作小组和专家咨询组。 在多次“头脑风暴”之后,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一带、三区、十三板块”的总体发展规划和各专项规划浮出水面。 中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古丝绸之路,在甘肃境内绵延1600多公里。围绕“丝绸之路文化发展带”,建设以始祖文化为核心的陇东南文化历史区、以黄河文化为核心的兰州都市圈文化产业区和以敦煌为核心的河西走廊文化生态区,做好文物保护、大遗址保护、古籍整理出版等13板块重点工作,将华夏文明的保护、传承、展示、创新、发展紧密结合。 |
相关阅读:
- [ 12-17]新华国际时评:“丝路”织出上合新气象
- [ 12-10]丝绸之路文化论坛在哈举行 专家热议“丝路文化带”
- [ 12-02]“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中国梦想走向世界
- [ 11-27]培养网络安全的“七种意识”
- [ 11-20]新编历史京剧《丝路长城》:国粹声里寻古今
- [ 11-15]从西安到罗马:用全媒体展现一个新丝路
- [ 11-15]中国驻菲大使馆:“海上丝绸之路”未排除菲律宾
- [ 11-12]中国新丝路被指跳过菲律宾 菲方抱怨"感到孤单"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