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盘点李克强成绩单:他是破壁者、拆墙人

2014-12-27 21:14:31  来源:中国政府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陈晖  
分享到:

  青岩刘村中通快递服务点,李克强与快递员范浩浩交谈。

“最后一公里”,你们是传递快乐的人

李克强在谈论施政的时候借用了物流快递业的“最后一公里”概念,政府和快递业都应该是服务大家的角色。

“从小处说,你们不仅创造了就业岗位,也创造了新生活;从大处说,农村的东西送到城市去,城市的东西送到农村来,缩小了城乡差距。物流是现代经济核心之一,快递是物流重要组成部分,工作虽然很普通,但很关键。你们的工作了不起!”

这是李克强在义乌青岩刘村的中通快递点说的一番话,这代表着这届政府对快递业的认识和定性。

作为一个网店村,青岩刘村有“三通一达”(四家民营快递的简称,一般指的是中通、圆通、申通和韵达,也是网商和买家经常打交道的企业)的经营点,因为量大,邮费比大城市要低很多。2009年前后,大多数民营快递公司都有爆发式的业务增长,那也正是3G推广、智能手机大范围普及、网络购物走向移动互联的时期。

当时的邮政行业一度传出要进行调整、禁止民营企业接同城50克以下的包裹的传言,这个说法也确实在某个版本的内部讨论稿当中出现过。

民营快递在当时还被看作是一种掠食者,一拥而上蚕食中国邮政的市场,但是在电商越来越深入人们的生活之后,大家都已经适应了一个被打破壁垒的快递行业。

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今年1到11月份,邮政企业和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收入(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业收入)累计完成2885.8亿元,同比增长25.2%;业务总量累计完成3292.8亿元,同比增长35.2%。

这是一个蓬勃爆发的行业,可能也是李克强一年中两次考察快递业的原因。

2014年1月,李克强在西安探访顺丰速运的营业点,问他们“是不是要做中国的联邦快运”,称赞快递员“为千家万户带来快乐”。

这位经济学博士总理第一次把消费和“快乐”做了一次连线。

以往谈论经济形势时,通常仅仅会提到积累、消费,写入正式教科书的往往也是这样的词汇。

消费勾连的是“享乐”,这是一个被忌讳的词汇,购物是“快乐”的,物流快递业是“传递快乐”的行业,这对许多人来说是一种崭新的认识。

除了“传递快乐”的肯定,李克强给电商和快递业的松绑、减税正是给供给端的减负。

这并非就是对快递行业的保护,今年9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外资全面放开快递市场,此前中国只有三家外资快递公司。

会议决定,对符合许可条件的外资快递企业,按核定业务范围和经营地域发放经营许可。同时,在经营许可审批程序等方面也将进一步简化,推进快递与电子商务、制造业联动发展。李克强说,“快递行业对于刺激消费、带动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要通过开放倒逼国内快递企业更好改善经营管理、提升服务水平,便利广大商家和亿万群众。”

大批快递公司的进入对中国的就业是一个好消息,事实上很多快递公司在11月都要临时增加人手,还有的则会把坐办公室的管理层一起投入到前线,就像是一场决战。

在青岩刘村接待李克强的快递员范浩浩长着一张娃娃脸,却已经是快递业的老人,2007年他从老家衢州来到义乌投身快递业,2009年负责青岩刘村的业务,这是一个每年营业额增长率超过50%的行业,所有的公司都在扩张期,有的是机会。

范浩浩所在快递点的业务量在中通的义乌公司里排名第二,排名第一的是青口村快递点,不过范浩浩解释说:“他们的区域大,相当于一个镇了。”

竞争激烈的快递业里,老板可以对员工有足够的信任,如果一个快递员做得好,很快就可以被委任负责一个点,增加区域,自己挑选队伍,就像是分封制的小国,收入也会翻倍,这种体制保证了快递业的活力。

近一两年那种温暖人心的、卖萌的包裹提示短信,除了公司本身的营销策略,也有不少是快递员在竞争压力之下为拉住客户的自觉反应。

如果说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奇迹是县与县之间的竞争,快递业的快速增长则是可以精确到公司、营业点乃至于个人之间的充分竞争。

因政府放权扫除了种种壁垒和束缚的快递业也在回报政府,尤其在就业方面,过去村里青年出来务工的首选是工厂,现在则有很多人选择进城做快递员。聪明、爱交流和富有生意头脑的年轻人在这一行能做得很好。

在今年8月,增加就业1000万的目标就已经顺利完成,这是一个可以令李克强松口气的成果。

在快递业收获的“倒逼国内企业”的经验,还将会被推广到别的领域。越来越多的狼或者鲇鱼,才能让失去斗志的行业重新充满生气。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