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三农"三字经":习农家事 近乡情深 平衡发展
2014-12-24 21:58:24 来源:海外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孙劲贞 |
近乡情深:“我们都是种庄稼出身” 习近平对农业、农民、农村有着天然感情的原因,还是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期间,在与镇、村干部和群众座谈时给出的答案最为恰当:因为“我们这些人都是农民出身”,所以才能够“接地气”。 这种对农民的深厚感情一直伴随着他的工作生涯。 在河北正定县任职期间,他总是骑着自行车往乡下跑,深入到老百姓当中拉家常、问寒暖,很快就和大家打成一片,并在调研后及时纠正了高征所购造成了正定农业结构比例失调,让“高产穷县”翻身,走上了承包经营、多元发展的路子,为村民们立了“大功”;在担任福建宁德地委书记时,为跑遍乡村,他经常一连数日坐着吉普车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常常颠得连腰都直不起来,身体力行推行“四下基层”制度;在浙江省工作期间,全面开展了领导干部下访活动,全省各级普遍建立了领导下访的长效机制;现今担任党的总书记后,在全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农村是他锻炼成长、施展才干的第一个舞台,农民生涯是其人生的一笔丰富财富。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血肉联系,所以习近平在农村考查时,在与农民交流时不折腾,不肤浅也不造作。 去年习近平来到海南玫瑰园,带上了黎族群众的斗笠,今年4月28日,习近平又远赴新疆,维吾尔族主人按照招待贵客的习俗,给他戴上一顶小花帽。在村民阿卜都克尤木·肉孜家,习近平察看起居室、厨房、牛羊圈、果园和农机具,了解一家人生产生活情况。与闻讯而来、挤满院子的村民拉起家常。 7个多月后,习近平又来到江苏。在镇江市丹徒区世业镇卫生院,他在慢病门诊同前来就医的村民魏定瑜亲切交谈,询问看病方便不方便、医疗费用贵不贵、对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满意不满意。还走进村民家厨房里,拧龙头、开冰箱、揭锅盖,夸家里的土豆烧肉“真香!”。 “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因为习近平是“种庄稼出身”,所以和乡亲们才格外有共同语言,才格外精通一门“学问”——那就是如何从小院里、饭桌上、田野中的细节处了解民生、观察中国、检验“三农”工作成效。他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所流露出来的这种浓厚的“农民情结”,也让亿万农民感到一种关怀、一种幸福。 平衡发展:“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 习近平在今年江苏考查时指出,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在去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也提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农村的美,在于人,在于山水,也在于发展的平衡与活力。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