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人民日报:“软”谣言 为何更难打?

2014-12-18 06:57:02 张洋 姚雪青 方敏 吕绍刚 余荣华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陈玮 陈瑜辉  
分享到:

  资料来源:人民网舆情监测室

  资料来源: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和媒体公开报道

事件性、具有重大影响和社会危害的谣言变少,而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谣言变多——在即将过去的2014年,无论是网友直观感受,还是业界专家观察,对这一变化都有共识。这类谣言看似比较“软”——有些披着科学的外衣、有些温情脉脉,但针对它们的辟谣,却似乎更难。很多过一段时间就重新流行一轮的老谣言都属于这类,比如今年广为流传的3岁女孩被拐、猪肉生虫等老谣言。这些谣言有何迷惑伎俩?为何广为传播、辟而不绝?

利用传播规律,特点有章可循

“故事”编得精彩,图片数字暗示可信,用语唤起恐惧同情等心理,靠“实用”博转发

“根据我的经验,越是耸人听闻的,越是邪乎的传闻,就越是谣言。”国家网信办发言人、网络新闻传播局局长姜军日前接受采访时说。

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首都互联网协会会长佟力强介绍,11月底,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发布了“网络谣言编造者造谣的八大手段”,其中比较常见的有6种(见图表)。此外,一些网友整理的辟谣方法和图例等也在网上广受欢迎。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微信等合作推出的首期微信谣言分析列出了一个说服公式:数字化+多图+恐怖后果+恐惧情绪。255篇被举报的公众号文章中,27%都使用数字,但并无权威可靠的出处;平均每篇文章附带有3.56张图片,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谣言中有33%包含“毁容”“有毒”“致癌”“身亡”等相关词,使得人们出于自我保护和保护亲友的心理,扩散谣言。

“谣言文本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许静说,谣言多采用断言式的陈述、指令式的建议(命令、请求、呼吁、祈祷、恳求、邀请等方式促使他人行动),比如“告知家人朋友不要……”等。遇到这些内容,网民最好不要轻易相信、转发。

果壳网的主编徐来发现,健康类谣言往往凸显自己“有用”。比如,做个什么事情,就可以趋利;不做什么事情,就可以避害。通常这一类谣言还有“低成本”、简便易行的特点,很多只是花百十来块钱就能买个心安,容易使人相信。

“谣言传播迅猛,蔓延广泛,有意识的辟谣行动永远赶不上。”姜军描述的现象,早已成为诸多辟谣力量的共同思考。不少关注辟谣的网友表示,辟谣花费精力,而且相比“故事”编得精彩的谣言,辟谣由于论述、证据要充分,往往不够抓人眼球、印象强烈。

微信固有特点致“易传难辟”

亲密圈子内人群同质化,亲友善意易被利用

微信朋友圈成了“软”谣言耀武扬威的地方。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秘书长祝华新分析,比起三教九流相互制衡拍砖的微博,微信用户群同质化程度比较严重,使得微信里谣言较多,辟谣较难。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丁和根表示,微信上的谣言令人担心和困扰的地方,在于微信可以被用来传谣,但本身却不具有澄清谣言的功能:微信传播相对封闭,带有一定的私人交往色彩,隐蔽性更强;传谣者面对的是朋友圈,基于好友间信任的转发,容易被接受。

微信方面介绍,目前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对于涉谣公众号文章上已经增加标记位,用户可以根据提示去看澄清类文章。10月推出的公众号“谣言过滤器”,重点关注当前举报最多的社会热点类、科普类以及医疗健康类谣言。未来,将在谣言过滤器公众号上规划谣言举证以及自辨系统,对有争议话题开辟涉谣主体、公众参与的表达平台。

“微信辟谣机制将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微信相关业务负责人透露,未来,微信还将在产品和技术层面出台更多应对谣言的措施。

借谣求名生利仍未休

吸引眼球才有利可图,给谣言生存、复发土壤

日前,网络推手“立二拆四”被判非法经营罪,获刑4年。尽管有前车之鉴,但网上借谣求名生利的行为,仍在不同范围改头换面出现。

今年夏天,微信上一篇有关“心脏支架是缺德手术”的谣言宣称该手术在国外早就淘汰、“就像在体内埋颗定时炸弹”。记者了解到,该网帖内容早在2012年就已在网上流传,今年初传播时,很多媒体、医生进行过辟谣:目前心脏支架手术仍在全世界范围内使用,网帖说法漏洞百出。

12月17日,记者再次搜索此谣言发现,媒体在1月时已对此进行过辟谣。但在2月底,仍有公众号对其进行转载,并且在谣言后附上了两条建议,在其中一条建议中,大篇幅宣传某保健品的调节血脂等保健功能。

记者此后也调查关注了其它公众账号,发现这些账号转发的信息大多来自各大网站及运营者的整理。

“内容选取并没有严格的标准,真实性完全是凭自己的主观判断。”深圳一位策划人比特(化名)告诉记者,是否选取基本取决于内容——是否具有可读性、能否带来社会影响。

西安石油大学MBA教育中心侯万宏主任说,在这种状况下,很多谣言更新奇、抓人,某种程度上也会带来一定的商业价值,就更易被传播。

据了解,大的公众账号平台背后都有团队运营,广告费有多高,取决于用户量、点击量有多高。部分公众账号打着普及知识的旗号营销,也会将“陈年旧谣”拿出来炒作。

营销账号的运营,可以说是先花钱雇人来养一个账号,在用户量增多之后发布广告或转手,从而获得利益。比特告诉记者,以养生为例,写着“看这个,让你多活三十年”“原来糖尿病只吃这个就可以好”之类的,简单点的直接在文中嵌入广告,而更复杂的则会让用户加入成为会员,购买产品、参加培训。

制图:蔡华伟

本期栏目统筹:胡安琪 陈亚楠 马龙

本报记者 张洋 姚雪青 方敏 吕绍刚 余荣华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