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4走向2015:大国关系变迁与展望
2014-12-17 08:58:49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陈玮 李艳 |
分享到:
|
利益交锋 角力激烈 2014年,俄罗斯与西方发生激烈利益交锋。2015年,双方能否在博弈中找到出路还有重重疑问。 中东欧再次成为俄与西方国家的角力场。3月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因乌克兰危机对俄罗斯实施了多轮制裁,再加上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跌,据估计俄罗斯的损失达到1300亿至1400亿美元,这几乎等于俄罗斯经济总量的7%。 俄罗斯毫不示弱地回应西方:一方面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振兴经济,另一方面大举提升军力。针对西方制裁,俄央行已经6次提高利率,缓解经济运行风险。未来3年俄将大幅提高军事开支,军费将达到国家预算的五分之一,创苏联解体后时期之最。 美国国会日前通过了“支持乌克兰自由法案”,法案要给予乌克兰等国北约之外“盟友”的地位。俄罗斯政府强调,这是对俄罗斯的公然对抗。 随着角力的升级,有俄罗斯人士甚至把当前俄罗斯与美国的关系形容为“新版冷战”。 与美俄的“新版冷战”有所不同的是,地缘政治因素和利益考量使欧盟与俄罗斯的关系在制裁与对话之间摇摆。 欧盟28个成员国在对俄制裁问题上存有分歧。欧洲30%的天然气进口来自俄罗斯。因此,对俄能源依赖较重的国家在处理对俄关系上举棋不定。但随着美国压力步步加大,欧盟从最初内部意见不一、犹豫不决转而对俄实施了多轮制裁。当然,杀敌八百,自损一千。制裁也导致欧盟损失巨大,欧盟开始探寻如何与俄罗斯重启对话。 9月5日,乌政府、民间武装、俄及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四方达成停火协议,但落实过程一波三折。12月6日,法国总统奥朗德出访回国途中经停莫斯科,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机场举行会谈,双方就解决乌克兰危机达成一定共识。奥朗德成为乌克兰危机升级以来首位到访莫斯科的西方主要国家领导人。美欧与俄罗斯因乌克兰问题而交恶,在其未来关系的演变中,乌克兰危机的走势恐怕还是主要晴雨表。 |
相关阅读:
- [ 12-17]李克强出席第三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
- [ 12-17]李克强出席第三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
- [ 12-17]国际|李克强出席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五大特点
- [ 12-17]李克强出席第三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
- [ 12-17]李克强:企业家们要看到中国—中东欧合作的巨大潜力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