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国内> 时政 > 正文

自贸区扩容为中国经济稳增长蓄力

2014-12-15 22:52:41 刘欢 王攀 毛振华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张海燕 陈瑜辉  
分享到:

新华网北京12月15日电(新华社记者 刘欢 王攀 毛振华)日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稳定增长”置于明年经济工作主要任务的首位。在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稳增长不是“强刺激”,而是更多地与改革创新联系在一起,以开放促改革,向改革要动力,正日益成为支撑中国稳步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上海自贸区设立一年多后,中国日前决定,在广东、天津、福建特定区域再设三个自由贸易园区。自贸区扩容,意味着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和更大范围的改革试点,这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天津自贸园区方案经过了数十次讨论,还在持续完善、提升中。方案将借鉴上海自贸区试点内容,结合天津特别是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区域特征充分考虑。”天津自贸园区方案起草小组成员、天津自由贸易研究院执行院长刘恩专15日向记者透露。

记者日前在滨海新区多部门采访获悉,早在几个月前起,尽管天津自贸园区还未获批,各部门就已在按照自贸区的要求提升政府工作效率。持续建设投资和服务贸易便利化区域将成为天津获批后发展的重要抓手和主攻方向。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依托现有新区、园区,在广东、天津、福建特定区域再设三个自由贸易园区,以上海自贸试验区试点内容为主体,结合地方特点,充实新的试点内容。

“随着自贸区的面积进一步拓展、创新领域的进一步扩大,相关区域和民众直接或间接受益的领域也必然多样化。”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肖鹞飞预计,新设立的自由贸易园区将各有侧重地加强金融改革、服务业改革和投资贸易改革,届时和周边区域的贸易、人员往来互动也将呈现更加突出的地域特色。

分析人士表示,机制红利带来的经济刺激效应显著,依托此轮自贸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传统产业对接基础,除了带动沿海省份的外贸增长,预料教育、医疗、养老等产业也将得到更快发展。

“自贸区的新型监管模式,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物流、销售和运营成本,其范围从上海扩展到更多区域,由点及面,对于外贸提振作用显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张琦认为,外贸提振有利于中国稳增长的目标实现。

广东亚太创新经济研究院理事长李志坚说,在自贸区带动下,一些过去比较困难的社会服务产业如教育、医疗和社保等将得到更快发展。以养老为例,虽然过去在CEPA框架下也做出了安排,但领先的香港养老业受制于体制、机制约束,始终未能在广东打开局面,而新的自贸区的设立,将有望改变这种状况。

“人们选择在自贸区内开展业务的机构,去享受更加优质、便利的养老服务,这是可以想象的前景,对已有的产业格局也是一个刺激和推动。”李志坚说。

可以期待的,还有自贸区扩容产生的更多的高端人员就业机会。一些企业人士和专家接受采访时认为,上海自贸区吸纳高层次人才交流与合作的探索已经起步,而新设的三个自贸区在这个领域具备更大优势。例如,由于地缘相邻、人缘相近,广东自贸区对于港澳台地区以及周边国家高层次人才,具有较强吸引力。

“自贸区扩容后,各地根据自己的优势进行差异化探索,开放的领域不一样,开放的区域不一样,有利于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对改革的促进作用也会更强。”张琦认为,开放倒逼改革,在高水平开放过程中,政府职能和理念的转变以及相关制度的创新令人期待。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指出,自贸区扩容是中国深化改革、提升经济开放水平和内容的重要体现,通过简政放权、提高服务效率,即使生产、薪酬成本提高,企业在物流、销售等方面成本下降,也能保持甚至提高竞争力。

他认为,在全球化的经济竞争中,自贸区更是一场攻守兼备的试验场。“守”的方面,中国通过自贸区改革,改进公共服务,激发创新活力,保持持续发展的动能,证明中国有能力经受住高标准的开放经济竞争考验;“攻”的方面,中国可以凭借上海自贸区这样的开放经济最前沿、新高地去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推进中国从单纯的“旁观者、跟随者”,转向“参与者、引领者”。(参与采写记者:詹婷婷 叶健)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更多>>视频现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更多>>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