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2月13日电 (记者 高凯)7天之中横跨欧亚,正式访问两国,出席三场多边会议,与至少22国领导人举行会晤——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即将开启的2014年外交收官之旅行程密集,“份量”十足。
李克强总理14日将开始年内最后一次出访——访问哈萨克斯坦并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理事会会议,访问塞尔维亚并出席第三次中国—中东欧领导人会晤,赴泰国出席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五次领导人会议。
此次哈萨克斯坦之行是李克强上任以来首访哈萨克斯坦,访问期间,李克强不仅要出席中哈总理第二次定期会晤,还要在两国企业家委员会活动上致辞,见证两国签署约30份合作文件,总金额有望超百亿美元。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石泽认为,除了经济合作层面将有丰厚成果,此次访问也将是新形势下两国领导人的一次“对表”。
他认为,乌克兰危机,美国宣布从阿富汗撤军,伊斯兰国的出现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地区形势,“中哈关系在中国的西部外交当中一直占有重要位置,在这样的新形势下,两国之间的沟通很重要,政治层面继续巩固两国间互信,加强政治上的互动符合两国愿望两国利益。”
在哈萨克斯坦,李克强还将出席上合组织政府首脑理事会会议。会上,李克强将从维护稳定、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三个方面阐述中国主张,围绕互联互通等提出一系列支持本组织发展的倡议。
石泽指出,目前中亚国家在乌克兰危机和国际油价波动下经济情况不佳,政治安全方面也出现新动向,总的来讲不确定的因素增加,但与此同时,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建设又构成其良好的发展机遇。
中亚国家本身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处于重要地位,“有说法说中亚是‘一带一路’的‘先行区’,有的称其为‘核心区’,我觉得这些称呼都不为过,因为中亚是中国通向欧洲通向非洲的必经之路,这个地区与我国经济结构互补,这种互补性是多边提升合作的动力和基础,所以这一次会有很多大项目签署。中国的国际角色已经变化,从贸易国变成投资大国,中国的投资对中亚吸引力很大,而且这个投资优先向‘一带一路’参与国家倾斜,所以中亚国家迫切希望借此改善状况为未来的经济发展注入活力。”石泽说。
政治安全方面,“乌克兰形势,伊斯兰国的猖獗包括美国撤军,地区稳定出现新动向很值得我们关注,所以加强同上合组织成员国在安全方面的对话,协调行动,采取一些应急措施,我认为非常必要。”
石泽认为,李克强将要阐述的关于“改善民生”的中国主张十分值得期待,“我认为这将是一个亮点,注重改善民生很重要,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国家实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我们长期以来对外在大型项目上的合作有所促进,此次在民生领域,农业、环保、卫生、教育等方面的合作应该值得期许。”
石泽认为,中国的目的是构建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所以这次访问对于推动“一带一路”的建设将会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将提升上合组织的国际地位。
塞尔维亚是李克强此次密集旅程的第二站。此次访问既是总理本人首次对塞尔维亚的访问,也是中国总理28年来首次往访。访问期间,李克强将与塞尔维亚总统尼科利奇、总理武契奇分别举行会见。在贝尔格莱德期间,两国总理将共同出席中国企业承建的贝尔格莱德跨多瑙河大桥项目竣工仪式。中塞双方将签署涉及金融、投资、质检、航空、文化、信息产业等领域的政府间协议和商业合同。
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孔田平认为,“这次访问中,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双方可能还会有很多合作,中国与塞尔维亚将进一步加强双边务实合作。”
期间李克强还将出席16+1领导人圆桌会议,出席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论坛开幕式并发表演讲,分别会见与会中东欧国家领导人。
孔田平认为,中国与中东欧的关系是中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东欧16国中的11个国家已加入欧盟,另外5国也将加入欧盟视为目标。中国—中东欧国家的合作可谓是中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深入发展将有助于加强中欧合作,成为中欧合作的‘重要引擎’。”
出席在泰国举行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五次领导人会议是李克强此访最后一站,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主要是陆上东盟国家,多为东盟内部欠发达国家,中国促进与这些国家的合作将有助于帮助东盟实现均衡发展。外交部副部长王超介绍,本次会议主题是“致力于实现大湄公河次区域包容、可持续发展”,旨在促进次区域经贸合作和互联互通,深化域内各国发展伙伴关系,并明确下一步合作方向。(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