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字铭文 287字记事 “泱泱华夏,赫赫文明。仁风远播,大化周行。洎及近代,积弱积贫。九原板荡,百载陆沉。侵华日寇,毁吾南京。劫掠黎庶,屠戮苍生。卅万亡灵,饮恨江城。日月惨淡,寰宇震惊。兽行暴虐,旷世未闻。同胞何辜,国难正殷。哀兵奋起,金戈鼉鼓。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乙酉既捷,家国维新。昭昭前事,惕惕后人。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在国家公祭鼎正面,用骈文体写成的铭文共160个字,魏碑简体字,内容对仗押韵,立意内涵深刻、行文气势磅礴,与鼎浑然一体。描述了南京大屠杀给中华民族造成的巨大灾难和对遇难同胞的痛悼、祭奠,以及南京大屠杀激发全民抗战,中国人民最终取得胜利的历程。 鼎的后侧左右两边则铸有记事,共287个汉字,楷体简体字。详细记载了立法设立“国家公祭日”和举办首次国家公祭的事实。 设置国家公祭鼎的意义 首个国家公祭日仪式上为何需要设置国家公祭鼎?意义是什么?记者从权威部门获悉,意义有三。 一是国家重器体现国家礼仪。鼎在中国传统中是国家重器,是国家政权的象征,也是祭祀时重要的祭器和礼器。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设立“国家公祭日”,并首次以国之名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国家公祭仪式,是体现国家意志的最高规格的祭祀仪式,以鼎纪念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有助于突出祭祀主题,体现国家礼仪,营造庄重氛围。 二是铸鼎记事纪念国家公祭。在中国古代历史中逢有重大政治和社会事件,有铸鼎记事的传统。设置国家公祭鼎纪念设立国家公祭日和举行首次国家公祭活动两个重大历史事件,符合传统礼制,更能表达公祭活动铭记历史、警示未来的现实意义。 三是铸鼎铭史强化历史记忆。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诸多暴行中最集中、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一例,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巨大创伤,是中国人永远无法忘记的历史之痛。古之以鼎记事,今之铸鼎铭史,设置国家公祭鼎并永久陈列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无论对历史记事,还是凝固社会记忆,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
相关阅读:
- [ 12-13]公祭仪式上的特殊群体
- [ 12-13]公祭和平宣言作者:以最古老诗体撰写今日之和平
- [ 12-13]习近平表达维护和平决心 以国家公祭凝聚民族共识
- [ 12-13]习近平国家公祭日讲话23次提“和平”传递正能量
- [ 12-13]澳门特区政府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活动
- [ 12-13]首份诗经体《和平宣言》
- [ 12-13]南京警报鸣响全城默哀1分钟 公祭大屠杀死难者
- [ 12-13]习近平为国家公祭鼎揭幕:昭昭前事,惕惕后人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