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多地狩猎协会变身权贵俱乐部 入会高达10万元

2014-12-12 18:12:52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任编辑:唐丽萍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上个月9号,湖南衡阳农妇被打猎者射杀的消息,曾引发公众和舆论的关注。近日有媒体调查发现,一些官员打猎乱象背后,其实存在一个“神秘”的民间组织——狩猎协会。狩猎协会最初由农民为主体,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逐渐畸变为常人难以涉足的“权贵俱乐部”。

湖南省一名政法系统退休领导对媒体表示,90年代后期,随着一批富裕阶层的涌现,他们对生活享受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其中有一部分人开始迷上了打猎。“所以有些狩猎协会,难免会出现逐利的现象,就是谁有钱谁有权,谁就能够成为会员。”于是,狩猎协会入会费用开始水涨船高。

需要多少钱呢?湖南岳阳汨罗市狩猎协会的何会长曾对湖南地方媒体表示说,加入狩猎协会,首先要加入射击俱乐部,光是这部分费用就需要2万多块钱,再加入狩猎协会的话还需8000多元,另外还有其他费用,算下来总共要近10万元。

尽管在1996年湖南省进行了声势浩大的收缴枪支行动,但是在此后3年,农村地区的野猪泛滥,毁坏农田,让农民叫苦连天,警方压力也很大。最后,狩猎协会等民间组织开始“重新成立”,并且通过公安部门购买合法枪支。迄今为止,湖南省共有8家合法的狩猎协会,其中1个省级的、3个地市级的和4个县级的。

在一档名为《丛林猎杀》的电视节目当中,知情者讲述了湖南平江狩猎协会在2012年冬季猎杀野猪的过程。

电视节目同期声:村民的田地,又被野猪拱翻了,这样的举报电话,江山桂每天一上班会接到好几通,身为平江县公安局民警,江山桂也是平江狩猎协会会长,他的主要工作就是负责组织人马,并带领他们上山狩猎,以帮助村民们猎杀那些威胁农作物收成的不速之客。

如同电视节目中描述的内容,有知情人士说:狩猎协会管理者倾向于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企业老板,或是有具体工作单位的公职人员入会,“因为方便管理,即使出了事也好找人。”但在动物保护人士——“让候鸟飞”公益基金执行长刘慧莉看来,加入狩猎协会的所谓“权贵”更多的是拿狩猎当乐趣。

刘慧莉:这里的企业已经发展的非常成功,村民们的收入也很高,肯定也以男性为主,他们跟职业猎人是完全不一样,心理是完全不一样,他们并不是要吃那些东西,他们是男性的这种对暴力的这种(喜爱),可能有这样一些心理,他就是享受这样一些过程。

保护区管理者和志愿者的观察印证了部分公职人员沉迷打猎的现象。近年来,岳阳市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护鸟志愿者张志发现,来保护区打猎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周末。很多人都是开着越野车来,行踪不定,打完就跑,很难抓到。“但是从车牌和一些人的面孔来看,有附近乡镇的公务人员。”

动物保护人士刘慧莉在接受晚高峰值班编辑采访时介绍,种种的狩猎乱象都源于“监管难”。

刘慧莉:出于玩乐的这种心态的狩猎,就是可以得到政府鼓励的,这种完全是矛盾的一种怪相可以在我们国家同时发生,他同时也是对我们国家现有的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一个非常大的蔑视,原则上都是违背的,那更多的在实际层面的考虑上来说,这样的狩猎行为,他们在狩猎的时候,他们的行为如何得到有效的规范。

中国之声特约观察员潘采夫也认为,目前中国不具备运动狩猎所必须的法制条件。

潘采夫:因为在国内这方面缺少特别严格的法规限制,他不会像英国那样规定,你的猎犬只能把鹿给引出来,或者找到地方让你去用枪打,如果猎犬上去撕咬它,那你就是犯罪,警察就会干涉他的主人。我觉得,中国目前的法律和法规是做不到这么严格,而且能够被严格执行的,所以在国内打猎的环境实际上不是特别好,因为尤其是中国的野生动物本身就越来越少,濒危的或者已经灭绝的越来越多,在这个时候去打猎,可能会引起民意比较大的反对。

刘慧莉提醒,狩猎协会沦为“权贵俱乐部”的同时,也暴露出,猎枪管制的失控与危害。

刘慧莉:我们曾经在一些山区做入户调查,村民有猎枪,自制猎枪,同时他们一个村子被自制的猎枪误伤,有这样的案例,但是都没有去给他们做普法,但是他们的猎枪就还在那里泛滥,不管是对公安人员、对执法人员或者是对他周边的森林也好,这些猎枪枪支完全混乱和失控的状态,我们还要鼓励他们合法狩猎,合法意义相对什么讨论呢,仅仅是因为这些人可以出得起高昂的狩猎经费就要允许他们狩猎,而不考虑那么多负面的社会因素,我觉得是特别可笑的,真的是很不负责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