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次明确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九大趋势性变化
2014-12-11 20:41: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陈玮 陈玮 |
分享到:
|
中新社北京12月11日电 (记者 董冠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1日在北京闭幕。会议首次明确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中国的九大趋势性变化,提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继中共中央政治局“定调”提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之后,被视为未来一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风向标”的中央经济会议,首次对此进行详细阐释和部署。 会议认为,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研判未来走势,必须历史地、辩证地认识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 从消费需求看,过去中国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现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必须采取正确的消费政策,释放消费潜力,使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 从投资需求看,经历了30多年高强度大规模开发建设后,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对创新投融资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必须善于把握投资方向,消除投资障碍,使投资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关键作用。 从出口和国际收支看,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前国际市场空间扩张很快,出口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能,现在全球总需求不振,中国低成本比较优势也发生了转化,同时中国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必须加紧培育新的比较优势,使出口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支撑作用。 从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看,过去供给不足是长期困扰中国的一个主要矛盾,现在传统产业供给能力大幅超出需求,产业结构必须优化升级,企业兼并重组、生产相对集中不可避免,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加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 从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看,过去劳动力成本低是最大优势,引进技术和管理就能迅速变成生产力,现在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 从市场竞争特点看,过去主要是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现在正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统一全国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经济发展的内生性要求,必须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形成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 从资源环境约束看,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从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看,伴随着经济增速下调,各类隐性风险逐步显性化,风险总体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必须标本兼治、对症下药,建立健全化解各类风险的体制机制。 从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看,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果明显递减,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必须全面把握总供求关系新变化,科学进行宏观调控。 会议指出,这些趋势性变化说明,中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完) |
相关阅读:
- [ 12-11]光泽利用森林资源发展特色经济 成效喜人
- [ 12-1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用好中国经济的巨大韧性
- [ 12-11]“新常态”下中国资源型经济转型面临“新挑战”
- [ 12-11]长江经济带通关一体化将向全国推广
- [ 12-11]厉以宁: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