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国内> 社会 > 正文

河南农大被指联合培训机构违规招生 数百人上当

2014-12-09 07:07:25 王汉超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河南农大被指联合培训机构违规招生,两个月过去 — —

被骗学生还在等答案

12月8日,河南郑州陈寨村,寒风萧瑟,16岁的少年李宗伟抖着衣服在街边叫卖。“练摊也是没法子。”这位无学可上的少年,两个多月前还是河南农大经济与管理学院专本连读的学生。

10月9日,数百名学生和家长来到河南农业大学,表示自己被骗招,向学校讨说法。随着“农大涉嫌骗招”报道的升温,河南农大“垫资”退还了299名学生的学费,但否认其入学和农大有关。

李宗伟和他的180多个同学,尚不在这299名学生之内,尽管入学经历并无不同——都收到过农大的录取通知书,都是到学校交完了学费,才知道没学籍。李宗伟甚至被安排到更远的中州大学上课。要求退费时,农大财务处叫他回去“等消息”。

现在李宗伟可以确定,自己是“被骗了”。但被谁骗了?谁该负责?等了许久,河南农大、公安机关、上级部门都没下文,事件似乎也逐渐淡出了公众视野。

类似招收的学生还有多少?责任是否厘清?校内排查结果如何?11月25日,记者通过河南农大宣传部郭姓部长联系校方,听明来意,他答复“回头再说”,直接挂断电话。截至发稿,仍无音讯。

收到录取通知书,交了学费,才发现自己“从未被录取”

这起备受关注的“骗招门”事件,是由学生对住宿条件不满而意外引发的。

10月初,军训放假返校后,由于有些住宿问题没解决,学生和家长找到农大相关部门“兴师问罪”,结果令他们大吃一惊。学校具体负责的部门,不承认他们是本校学生,他们根本没有被河南农大录取。

诧异之余,学生们找出录取通知书和学费收据。用火红的河南农大录取通知书专用信封速递,通知书上盖着河南农大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公章,缴费收据上加盖了“河南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专本连读专用章”……

据学生讲述,他们在高考报志愿的时候,接到了自称是河南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招生电话,说可以到农大专本连读,最后拿本科毕业证。但电话里的老师要求他们,不要填报农大经济与管理专业,而是填报其他地市的职专院校,并说随后会把学生档案从报考的院校调回农大。随后,他们接到了河南农大的录取通知书,但现在又说他们从来没被录取,他们闹不清,这里面有什么猫腻?

有的学生,本已被其他学校的专科录取,也接到了自称是河南农大经济与管理学院的招生电话,“说和本科生一起上课,到时发两张毕业证,专科的和本科的,基本都能通过考试拿到本科毕业证。”为了这张农大本科毕业证,他们也转来这里报到。这些学生,中高考分数多在二三百分,有的甚至只是初中毕业,连高考都没参加。还有人透露,除了这批新生,上批学生已读到了大二。正是因为有部分学生食宿被安排在校内,才使住不进学校的新生,要求改善住宿条件。

至于学费,也不透明。有学生反映一年学费6900元,有人交了8800元,也有说最高交到两万元的。收据显示,费用包含大专学费、住宿费、教材费等,收据上的学院红章清晰可见。

愤怒的学生和家长打着“招生诈骗”的横幅找学校讨要说法,这才出现了10月9日的一幕。

农大声称自己也是“受害者”,却未诉诸法律“维权”,还垫资退学费

学生和家长去学校讨要说法的次日清晨,10月10日,河南农大的微博对外解释,并抛出了一个机构:河南思远信息技术职业培训学校。

在这份情况说明里,农大声称,农大经济与管理学院2014年4月与河南思远信息技术职业培训学校签订过一份合作协议,合作内容限定为专升本自学考试。但该公司冒用了农大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名义,从事私制印章、欺诈宣传、招录及收费等非法行为,擅自招收所谓“普招大专、自考本科”学生。

虽声称被“冒用名义、私制印章”,但农大方面,并没有展示这一说法的依据。例如“被冒用”的具体协议,或录取、收费的真伪两套印章的照片。

10月13日,郑州市公安局一则微博让“冒用”说充满疑点。经侦查,警方刑拘的4人中,出现了河南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杨某的身影。警方表示将对此案“严查到底”。

11月15日,农大对外宣布,他们从11月11日起,就开始对受骗人员“垫资退款”。领款学生需签署“保证书”。至18日下午,发布称299人中已有295人办理了退费手续。

对此,多家媒体评论:急于“垫资退费”,为“李鬼”买单,不合情理。河南农大既然是“受害者”,最关键的是消除疑点,公开事实,依法维权。对于各方舆论,校方不予回应。

但陷入“招生诈骗”的学生不止这299人。有媒体又发现了百余学生被安排到河南财经学校上课,还有的被安排在中州大学上课。他们提出同样要求,学校财务处让他们“等消息吧”,便再无人问津。

既有合作协议,又说被冒名,校方自辩难服众

早在今年5月,思远信息技术职业培训学校就在河南省人社厅年检中,因不合格被曝光。校方的辩解中,既有“合作协议”,又被“冒名”,外界始终听不懂其中奥妙。目前校方三缄其口,主管部门未予表态,但向几所高校管理层询问,被告知这种情况“几乎是公开的秘密”,“国内高校中并不少见,只是农大暴露出来罢了”。

河南一位高校行政人员透露:培训机构就是靠打着某高校的旗号招徕生源,高校下面的院系靠联合社会力量计划外招生、搞培训或联合办学实现创收。或口头协议,或擦边球协议,俨然成为一些高校下属学院重要的经费来源。尤其是近些年大建新校区,老校区空出了足够的场地可以容纳招生。“学生活动在校园里,学校可能不知道吗?”

另据一位曾在培训机构工作的人员介绍,民营机构和公办学校的合作就是打大旗,拉生源,搞培训,几年后拿的不过是成人教育或自考文凭。只要有正规高校、本科教育的幌子,不愁拉不来生源。当然,占用正规学校的公共资源,收入双方分成。“招生电话里说本科文凭、网上可查。学生冲着学校牌子就来了,他也不会较真问在哪个网可查……”

事实上,早在2007年,河南省教育厅就下发文件,转发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部属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管理的通知》。通知要求,河南各普通高校从2007年秋季开始,停止招收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脱产班,并不得与其他机构合作举办上述脱产班。各高校不得以任何形式,转移招生录取的职责和权力,不得委托个人或中介机构代理招生,不得发布模糊和虚假信息误导学生。

显然,此规定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经查,2009年,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学院就曝出一模一样的“自考招生骗局”。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下属3个学院同样被曝违规,招收自考生凭身份证就能“上大学”……从此次涉案的思远信息技术职业培训学校的宣传信息中可以看出,除了河南农大,合作方还有省内其它知名高校。

舆论热度似已平息,但围绕事件的重重疑团却没有解开。作为一所正规高校,河南农大和这家培训机构,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合作关系”?哪个公章是私刻的?学费打入了哪家的账户?还有多少类似的学生被“坑”?

李宗伟期盼着,这些问题早日有个答案。本报记者 王汉超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