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艺下基层”该怎么“下”
2014-12-06 10:48:00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陈玮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近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将动员全系统文艺工作者投身“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内容包括每年确定5部重点电影选题和5部重点电视剧选题,推动编剧、导演、演员等主创人员下基层体验生活,指导电台电视台重点节目栏目建立基层联系点,主创人员下基层全年不少于30天等。还将每季度组织一批电影电视剧工作者深入村社、厂矿调研采风,开展“百名播音员主持人走基层活动”;建立文艺出版工作者定期深入基层制度。 近年来,公众对于“文艺工作者下基层”并不陌生,搞曲艺的,耍杂技的,唱歌唱戏的,写字画画的,各路“文艺人马”还是偶有下基层的。他们送文化下乡,送欢乐下乡,为基层老百姓送上了免费的文化大餐,带去了满满的正能量。而这一次,广电总局推出的新“文艺下基层”,不光歌曲戏剧、曲艺杂技等演员要去,而且影视剧编剧、导演、演员及播音员主持人、文艺出版工作者也要去,可谓是“文艺系统总动员”,值得点赞。 记得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时指出,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文艺系统“总动员”地下基层,就是对此的及时践行。事实也是这样,文艺创作不是闭门造车,而是来源于生活,只有“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才能创作出贴近生活、贴近民众,温润性情、铸造灵魂、温暖社会的作品。 那么,新“文艺下基层”该怎么下?要给百姓带去文艺实惠。正如走亲戚不能空着手去一样,文艺工作者下基层,也不能“空着手”,演员要带着演出去,编导要带着作品去,主持人播音员要带着节目去,而不是下去住上几宿、休闲几天,美其名曰“调研”或“采风”。据说已有电视台闻令而动,将其好节目策划推出“基层版”,如“好声音进校园”“好歌曲进校园”《微公益·聚能量——我为盲人说电影》等,无疑是不错的。 新“文艺下基层”要防止“假下”。在一些地方的干部下基层活动中,有的干部公然造假,本该他们下基层,当地村干部却从未见过其人影。文艺工作者下基层会不会也弄虚作假,或将下基层弄成彻头彻尾的“到此一游”?很难说。文艺工作者似乎比干部“时间紧,任务重”,“场面热、实效冷”的“假下”现象恐怕会更甚。事实上,文艺工作者下基层,也应该“下得去、蹲得住、处得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文艺脱离大众之弊。 新“文艺下基层”只能添欢乐,不能添负担。个别干部下到基层,摆官架子,迎来送往,大吃大喝,给基层增添了不小的负担,皆因这类干部没有摆正“公仆”位置。我挺担心,文艺工作者下基层,尤其是编剧、导演、演员、主持人下基层,会不会摆正自身的位置?一些名编名导、知名演员和主持人,或许仍会以“明星”自居,在基层耍派头。如何约束下基层的文艺工作者不给基层添麻烦、增负担,显然是题中之意。 |
相关阅读:
- [ 12-03]郭晓东:演文艺片才感到自由
- [ 12-03]《推拿》直面惨淡人生 郭晓东文艺气质感染观众
- [ 12-03]“文艺男神”吕聿来出席时尚盛典 大戏热播人气足
- [ 12-03]省检察文联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
- [ 12-02]景甜红茶广告播出 造型文艺传递冬日温暖(图)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