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APEC期间很多治霾措施难以常态化
2014-12-04 06:52:38 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陈玮 李艳 |
分享到:
|
进入供暖季以来,北方多个城市的空气质量随之转差。不少治理雾霾的措施,都会影响就业、收入、出行等民生事务,该如何兼顾?怎样才能走好治雾霾、保民生的平衡木?记者进行了调查。 ——编 者 APEC期间经验,哪些可延续? 专家表示,“APEC蓝”的生成模式中,很多措施属于临时性的,难以常态化,比如企业大面积停产停工等。 中国环境科学院副院长柴发合认为,APEC会议期间空气质量保障最大的特色,是区域联防联控真正落到了实处。不仅环保部派了16个督查组,北京、河北、天津、山东、山西、内蒙古也派了好多检查组,不折不扣地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措施。“这一次的‘APEC蓝’,是机制把大家带动起来了。从长期来说,我们要有一个真正铁腕的联防联控机制,而不仅仅是协商、情况通报等。” 据柴发合介绍,雾霾的主要来源为燃煤、工业排放、扬尘、机动车。解析雾霾来源,北京雾霾的首要来源是机动车,天津雾霾的首要来源是扬尘,石家庄雾霾的首要来源是燃煤。APEC期间,各地都是针对各自的主要污染来源情况,有的放矢地制定了空气质量保障方案。 至于将来需要巩固的经验,柴发合表示,首先是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实施更多的清洁能源替代,提高对燃煤的控制。其次是强化对燃煤设施的污染物防治,这一直是企业污染防治的重头戏。“关停企业立竿见影,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临时性措施,不能复制。更重要的是强化监管,让其污染物排放降到最低限度,这是完全可以复制的。” 11月的最初10天,河北廊坊帝龙新材料有限公司7条生产线全部停产,厂区显得异常安静。“车间工人都放了假,其他部门人员可以选择性上班。”总经理陈智剑说。APEC会议之后,帝龙并没有停止环保改造的步伐。“我们已经开始着手锅炉煤改气工程的前期工作,将来会逐步使用清洁能源替代。”陈智剑说,“同时,为了进一步节能降耗,实现绿色生产,我们公司正在申请通过清洁生产审核,材料已经递交了。” APEC期间,北京及周边地区还严格实施了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柴发合表示,将来公务车能否进一步压缩、限行措施能否优化,都值得研究。 |
相关阅读:
- [ 11-27]颐和园等6家公园拟推APEC游 报团人数持续增加
- [ 11-25]发改委官员:“APEC蓝”常态化不是不能实现
- [ 11-25]发改委:到2030年“APEC蓝”不是不能实现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